倾情演绎感人心 ——蒲剧现代戏《挑山女人》观后感
2022-10-18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申艳梅
我是一个“伪”戏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啥也不懂,只是喜欢看,并且只看古装剧,不看现代戏,个人认为,看戏不仅要看要听演员的唱腔,还要看演员的表演,在吹胡子瞪眼、水袖挥舞、帽翅扇动等等功夫之中表现角色,看现代戏没有这些功夫,就不如去看话剧了。前两天,在别人的强烈推荐下,我在蒲景苑网络直播间看了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二团演出的《挑山女人》,演出结束后,久久不能平息,被主角王美英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被演员精湛的演技所折服。
原创戏剧《挑山女人》是由上海宝山沪剧团根据齐云山女挑夫汪美红的真实故事改编,后经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二团移植、改编成蒲剧现代戏《挑山女人》,由二级演员、山西省杏花奖得主闫海燕主演。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齐云山下青年农妇王美英丈夫不幸早逝,留下双目失明的大儿子和一对年幼的龙凤胎。婆婆因为各种原因狠心离去,与王美英母子断绝来往。为了生活,王美英毅然选择去当挑夫,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担起了一个家。十七载的挑夫生涯,寒来暑往、风雨无阻,王美英无怨无悔付出、心甘情愿辛劳,一双脚三千台阶反复行,一副肩 万千责任担在身,终盼来了儿女长大成人。全剧集中演绎歌颂了一位伟大母亲大爱与责任,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在演出中,全剧围绕亲情、爱情两条线,充分突出一个“情”字,闫海燕用她那高亢激昂、宛转悠扬、行云流水的唱腔,自然朴素、毫不做作、身眼到位的表演,于细微处见真功夫,将亲情、爱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除夕之夜》一场中,万家团圆的日子,为了挣平日三倍的酬金,王美英毅然选择上山送货,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夜晚,雪大路滑,王美英身挑重担,她自己“一阵阵心慌气急脚步乱,一阵阵头晕目眩山倒颠,一阵阵腿脚发软欲回转,一步步越走越远上山难”,但是她的心却惦记随行的孩子,不断地提醒着,“一步一滑一声唤,雪大路滑仔细观”、“心隐痛,鼻发酸,几欲停步心不愿,要小心沟沟坎坎脚下边”,此时,闫海燕的眼光始终是在两个孩子的身上,她一边顾及脚下的台阶,一边回望身后的孩子,充分的表现了一个母亲在孩子处于危险时对孩子的牵挂、担忧、心慌意乱、心猿意马。母子三人抱在一起的时候,我早已是泣不成声了。
《有缘无分》一场中,面对孩子们的误解与任性,王美英拖着疼痛的双腿瘫倒在丈夫的遗像前,闫海燕一大段念白,近乎于歇斯底里的念白,让王美英十年来所有的苦难、伤心、委屈、无助一瞬间喷涌而出,挑山的苦、生活得累、养儿的难统统涌上心头,此时的她已经想放弃一切,随丈夫而去了。而当大江拿出这些年美英挑山的断麻绳结成的绳结,感人肺腑的一段唱腔,“绳结是妈妈挑山的路”、“个个结在儿心上,千万结记下妈妈恩情长”、“唯有这千结情万结爱,万千情爱献给儿娘亲”,打开了她的心扉,让她舍弃爱情,选择了亲情、选择了孩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这个时候我已经是泪流满面,哭得稀里哗啦了,我发现我前面哭早了。看戏人终成戏中人,痛着她的痛、苦着她的苦。
爱情这条线最经典的表演是王美英放弃爱情选择亲情时,面对兴冲冲而来的成子强,闫海燕表现出的那种慌乱、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不得已通过搓麻绳来掩饰自己,她不敢抬头看他,但是止不住眼泪出卖了她,成子强离开时的快速起身,对望时尴尬地笑,追出来送毛巾等等一系列动作,都说明了王美英心中的不舍,为了亲情的无奈。
戏剧对观众行为日常规范、思想认知水平、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持久而深入的,这就需要演员在反复的演出过程中用情、用心、用力,于细微处反复推敲与思考,做到常演常新,观众常听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