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曲艺 >

马小平:曲艺发展需要因地制宜

2015-11-23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赵志伟
马小平(左)与李彦生表演相声

由中国曲协和四川省文联主办、四川省曲协和岳池县委宣传部承办的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近期在岳池落下帷幕。本届大赛中,一大批贴近时代、扎根生活的优秀曲艺节目,如沁州三弦书《好支书龚来文》 、潞安大鼓《一个都不许死》等脱颖而出,赢得了曲艺行业内诸多专家评委及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相比前两届,我感觉这一届的参赛曲种比前两届多,演员的表演水平比前两届高,新的作品也比前两届多。尤其是很多参赛作品都是新创作的,并经过了在基层的历练,为各个地方的百姓演出了很多次。 ”本届大赛评委会主任、中国曲协副主席马小平谈起这次比赛颇为感慨,“很多地方都是宣传部门领导亲自带队参加,把各地曲艺之乡的最好、最新的创作成果都拿过来展示了,演员的精神状态、各地重视的程度,通过本次赛事都能够体现出来。 ”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给我们广大曲艺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马小平说,大家带着敬畏之心,扎根基层,为人民说唱。时隔将近一年,全国31个“中国曲艺之乡”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在岳池先后进行了三场比赛,四川竹琴、四川清音、四川荷叶、粤曲、绍兴莲花落、二人转、乐亭大鼓、凤阳花鼓说唱、沁州三弦书、潞安大鼓等多个曲艺种类,争奇斗艳, 《街坊邻居》 《花鼓声声唱民生》 《天津人的乐》等34个参赛节目,各展所长。“这次参赛的34个节目,都是从初赛中精选出来的。 ”马小平作为本届大赛的评委会主任,对这些节目给予赞赏,并进一步认为,“各地的曲艺,就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是当地的文化品牌。 ”

“总体来看,中国曲艺事业比前些年呈现出更加繁荣的局面,特别是各地党委、政府对地方曲艺文化非常重视,因为曲艺艺术地域性很浓,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代表。 ”马小平说。以长治为例, 2015年8月27日,山西省长治市因当地蓬勃发展的曲艺艺术,在全国脱颖而出,率先被中国曲协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 ,成为当地乃至山西的一张文化名片。“长治为什么能够被评为第一家‘中国曲艺名城’ ?第一,是因为长治的曲艺历史悠久,至今有1000多年的传承;第二,当地人民群众喜爱,逢年过节,就是要看看曲艺、听听鼓书,大家欢乐,也在无形中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曲艺的一个很大功绩;第三,长治的曲艺从业人员多,有2000多民间曲艺艺人,这些艺人不仅在山西演出,还到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山西周边的省市区演出,一个班子每年演出可能200场,甚至300场这么大的量,非常繁荣。 ”马小平说,中国的说唱艺术丰富多彩,全国各地有近500种,“应该通过规范评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引导各地曲艺开花结果、共同繁荣,为人民说唱、为人民送去更多的欢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