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曲艺 >

太原莲花落里的叫卖声

2021-07-19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彭庆东

叫卖声起源于何时,虽暂无可考,但最早闻听叫卖声的太原人,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孟母是并州仉村人,位居中国“贤良三母”之首,但她却没有认可叫卖声。为了孟子的成长,她曾“三迁其家”。元初文坛盟主元好问的父亲元德明所著《太原古城惠明寺塔秋望》诗曰:“浩浩市声争晓集,畇畇原隰但秋耕。”这里的“市声”是商贩吆喝和器物声响叫卖的统称,诗中描绘了一幅晋阳秋后早市上叫卖声此起彼伏、喧哗热闹的场景。可见太原人认识叫卖声已是由来已久了。

配图 太原莲花落表情包

老太原叫卖声里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声调用得都是地道的老太原方言,音调婉转,跌宕起伏,拖腔的韵律感十足。多数的叫卖声是“一物一吆喝,卖啥吆喝啥”,如,“凉粉——灌肠”,“买香瓜来啊,香了咯脆啦——”,“换大米来,晋祠大米——”,最后喊出来的一个字总是音调拖长,似有余音绕梁之味。但更有一种叫卖声,把吆喝词客串成太原莲花落的形式,不仅清脆响亮,而且诙谐生动。

太原莲花落是具有太原元素的民间说唱曲艺,原本与做生意风马牛不相及,但精明的老太原小贩却利用莲花落幽默风趣的格调将所卖商品串编成小段子,边唱边吆喝,惹得好奇的顾客一听就想买,即使不买也要回头看两眼热闹。比如有些卖衣服的商贩一边拿着长衫,一边唱着:“绸里子,绸面子,一件子能改两件子。上身能缝件单褂子,下面能做条单裤子。里子面料很结实,能改娃娃们的小衣服。剩下一块掩衿子,还能做一把墩掸子。识便宜的快来买,减价只卖三块钱。”有的还连唱带比划,把商铺当成了“撂地”:“这件坎肩没袖子,女人穿上真合适。奶娃娃不用解扣子,洗碗不用撸袖子,前后身保暖的坎肩子,原价是卖两块半,砍去零头半价卖,现价便宜卖一块。嗨!勿失良机快来买。”简单的一个小段子,涵盖了商品的质地、用途、功能及价钱等,夸张而不虚炫,比呆板的口述商品介绍出彩多了。

耍手艺的匠人也用太原莲花落把自己的买卖吆喝出来,如,“磨剪子来哎——戗菜刀!”在如今影视剧的台词里,这声高昂悠长的吆喝声还常能听到,南北城乡通用,但接下来把生意句子串成一段“太原莲花落”的买卖词则唯独老太原人了:“磨石脸盆一条凳,手艺都在十指上。我磨的剪子贼圪利,铰花花来不费力。我戗的菜刀硬又快,大骨头剁成小疙瘩。磨剪子来哎——戗菜刀!”小段子形象生动,悦耳动听,声声打磨着太原莲花落里的“匠人文化”。

太原莲花落里的叫卖声不仅是生意上的“说唱广告”,还有一种催人释怀的情愫。如一些边缘化的行业,虽说也是买卖,但却拼的是力气,又苦又累,融入了太原莲花落的叫卖声可使人苦中作乐,释放忧闷,以此微微掩盖劳动和生活的艰辛。如,街头拉板车卖烧土的吆喝声:“俺们名叫二麻虎,人们叫俺二百五,家住山西太原府,每天起来卖烧土。烧——土!”喊着合辙,听着押韵,让人感到小哥卖的不是烧土,而是自我的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