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晋城“周末大剧场”:好一个百姓大舞台

2015-02-04 发表|来源:太行日报|作者:郜晋龙

开办三年来,坚持低票价高品质的惠民演出,已成为晋城市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走,到‘周末大剧场’看戏去,可好看了!”每到周末,常能听到晋城市民如此呼朋唤友。

自2012年3月2日起,晋城市委、市政府在市文体宫隆重推出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周末大剧场”,并采取“低价售票、政府补助”的方式,每周为广大市民奉献高水准的“文化大餐”,深受群众喜爱。截至目前,“周末大剧场”已成功举办147场,销售门票10多万张,演出上座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周末大剧场’实现了我市群众文化的三个一:搭建了一个平民百姓的剧场,创建了一个文化惠民的平台,打造了一个折射城市魅力的文化品牌。”市文体宫管理中心负责人说。她认为,“周末大剧场”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惠民之路。

A、一个平民剧场吸引众多“粉丝”

“我看‘周末大剧场’有两年多了,基本上是场场必到。”1月23日,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在文体宫周末大剧场上演“孝暖人心”鼓书晚会。开场前,凤鸣社区的陈建军老人和记者唠起了嗑。陈建军老人今年63岁了,称得上是“周末大剧场”的“忠实粉丝”。陈建军老人告诉记者,他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听戏、看戏,自“周末大剧场”推出后,他基本上是场场不落。

“上党梆子剧特别受欢迎,有时候才到周四,门票就卖光了,甚至有一次还闹出过戏迷求助市长热线购买演出门票的事情。”晋城市文体宫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周末大剧场”的火爆,她是既开心又烦恼。开心的是剧场和剧目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周末大剧场”的“忠实粉丝”,烦恼的是怕没有更多的优秀节目去满足市民越来越旺盛的需求。

“现在,周末大剧场里不但上演过上党梆子、泽州鼓书、陵川曲艺、阳城道情等本地文化遗产,还表演过歌舞、杂技、小品相声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甚至还有芭蕾剧《天鹅湖》这样的高雅艺术。”该负责人说,像上党梆子经典剧目《三关排宴》、《秦香莲》、《醉打金枝》等,告示一出,门票早早就会被预购一空。

“周末大剧场”有多火?也许交警小王的话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小王告诉记者,她有几次周末上路执勤,奉命在泽州路检查车辆时,结果经常遇上有的司机朋友一边递证件,一边着急地喊:“快点快点,我急着去市文体宫看戏呢。”

而记者的朋友小刘也告诉记者,只要“周末大剧场”要演出上党梆子剧,他准会知道,“原因说穿了也简单,要是你有个痴迷看戏的父亲,保管你也能做到。”为了看戏,小刘的父亲甚至学会了上网看节目预告。而在一次因节目太火老爷子没买到票后,小刘又多了个任务:就是按照老爷子指示提前去市文体宫买票。

不光本地人爱看,在晋务工的外地人员也爱看。来自河南安阳的建筑工人老周偶尔在市文体宫看了一场豫剧,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周末大剧场”。现在,每逢周末,喊上几个工友,一人花上一元钱去文体宫看演出,已经成为他的乐趣之一。

“票价便宜,节目精彩,这样的文化演出活动,才是我们百姓喜欢的‘文化大餐’,我现在已经习惯了每个周末来看演出,假如哪一周没看上,肯定不习惯。”陈建军老人道出了众多周末剧场粉丝的心声。

B、一个惠民平台助力文化产业

“近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但因为种种原因,2012年之前我市的文化演出市场一直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该负责人说。

市民闫先生是一个老戏迷,他告诉记者,为了看戏他经常开车几十公里追着剧团走。他一直很不解:“本应该是人口最密集,文化生活最丰富的中心市区,却出现了‘城里看戏不如农村方便’的怪事。”然而这一切在2012年春节后,发生了改变。

2012年春节、元宵节,晋城市隆重举办了首届“紫薇奖”优秀剧目评比演出和首届“紫薇奖”新春综艺评比演出。在此次文化演出活动中,文化部门一改以往“政府买单、赠票观演”的惯例,开始推行“低价售票、政府补助”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新模式。其中安排在晋城文体宫的“新春综艺评比演出”票价定为10元、5元、1元。活动结束后文化部门发现,“低价售票、政府补助”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新模式大受欢迎。优秀剧目评比演出和新春综艺评比演出各12场,优秀剧目评比演出的场均售票率达79%、上座率达87%;新春综艺评比演出的场均售票率达71%、上座率达83%。随后为让更多市民走进剧场、走近艺术,更好地享受“文化民生”,晋城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在考察了周边城市先进经验之后,于2012年3月2日推出了公益性文化惠民工程——“周末大剧场”。

“周末大剧场”不仅走出了晋城市公益性文化服务新路子,还推动了晋城市的文化产业建设,帮助晋城市文化演出团体探索出一条“官民共创、资源共享、雅俗共赏”的表演与创作并行的路子。晋城市文广新局局长闫锦绣曾撰文《周末大剧场:常态化文化惠民的实践与思考》,探讨周末大剧场这个平台对于晋城文化产业的助力作用。他在文中提到:“我市是地级市,且建市时间较短,国有文艺院团少,高水准的剧目节目更是屈指可数。至于民营演出团体,数量倒是不少,但水平普遍较低,且多是歌舞类节目。总体上,本地能够提供的节目模仿多、原创少……官民共创、资源共享、雅俗共赏”的表演与创作并行的路子,打破官办与民营的体制限制,突破文学艺术与休闲娱乐的属性限制,只要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都可以搬上舞台。实践证明,这样的路子适合“市情”,符合我市文化建设当前实际。”

他认为,“周末大剧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一方面迅速繁荣了文化事业,特别是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丰富了晋城群众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提供了新的演出市场,为演出新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C、一个文化品牌折射城市魅力

“虽然晋城市的文化生活与大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但是周末大剧场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负责人孙胜江中肯评价。

“晋城市‘周末大剧场’的应运而生,既是文化惠民的创新之举,同时也是对文化事业的一次锤炼,有利于打造老百姓喜欢的文化品牌。”市文体宫管理中心负责人认为。

实际上,“周末大剧场”给晋城市文化事业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据介绍,“周末大剧场”推出后,晋城也步入了有“常态化公益演出”的城市行列,这促进了公共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方式的转变。2012年,《晋城市购买公益性文艺演出管理办法》出台,原先的“财政拨款”变成了现在的“政府购买”,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激励院团一改以往的“等靠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文艺创作和演出上。这种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方式的转变,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又促进了推动了演出娱乐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花一份钱办两份事”的效果。

其次,“周末大剧场”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机遇。一方面,群众文化组织等社会力量可作为演出主体直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力量还可以通过冠名、赞助的方式间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社会力量参与的形式,既显现文化产品的“价值最大化”,还极大地促进了“周末大剧场”上档升级,有利于“周末大剧场”的品牌形成。

最重要的是,“周末大剧场”还给我市文化事业带来了一场大讨论。一些文化从业者认为,“低价票”实际上影响了演出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有的人认为,“低票价”不能正确反映文化产品的价值,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文艺演出不值钱”的错误的观念。为此,我市文化部门就“公益演出低票价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进行了两次辩论。通过辩论,晋城市文化部门达成共识:“周末大剧场”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对晋城文化事业产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对于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大讨论大思潮,充分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魅力。因此可以说,‘周末大剧场’这个文化品牌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晋城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