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梅花朵朵报春来——晋城市2015年“三下乡”启动

2015-02-16 发表|来源: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作者:张向东 郭丽娜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2月11日是农历小年,晋城市泽州县大泉河村的广场舞台上好戏连台,梅花奖得主吴国华演出的上党梆子《抬花轿》、本土笑星司剑虹和他的儿子司歌合演的小品《还是粗茶淡饭好》一场接着一场,台下戏迷们听得如痴如醉,时而掌声雷动,时而好声一片,火热的气氛让大家丝毫感觉不到料峭春寒。春节前夕,晋城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文明办、市卫生局等17家单位走进大泉河村,正式掀开了201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大幕。

家住后岭底村的张大爷一大早步行半小时来到大泉河村,在听完张保平的《潘杨讼》选段后,他激动地说:“真是过瘾,平常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上党梆子名家,今天就在我面前演唱,真真好!”刚从舞台上下来的梅花奖得主陈素琴看到有些羞涩又想上前的村民,来不及卸妆便走到村民中间跟他们热情地交谈起来。她告诉记者,“每次参加“三下乡”活动都能深切感受到群众对艺术的期盼和热爱,我们每一位演员都会用最好的状态把最好的表演带到父老乡亲面前。”

(摄影:田飞)

张爱珍、吴国华、张保平、陈素琴是晋城市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四位得主,自“三下乡”活动以来,市委宣传部经常为村民们请来“四朵梅花”。戏剧名家真情奉献,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好似一朵朵报春腊梅绽放在乡村百姓间。

45岁的陈师傅手里拿着刚刚领到的《养蚕实用技术》挤在市农业局的服务台前迟迟不愿离开,他去年在村里承包了1栋大棚,养了7张蚕,收入1万多元;今年想一棚两用,养蚕和培养食用菌,心里底气不足。在认真地跟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咨询完问题后,他才带着满意的笑容从人群中退出来,高兴地说:“技术人员把联系电话告诉了我,说种植过程中有问题可以随时向专家请教,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对今年承包大棚底气更足了。为搞好“三下乡”服务,市农业局、科技局特别针对该村的设施蔬菜和蚕桑养植技术带来了大量书籍资料和科普宣传册,科技兴农,及时解决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

在“三下乡”活动中,医疗卫生组是最忙碌的一支队伍。上了年纪的秦大爷行动不便,很少进城,等不得医疗卫生组摆放好服务台,他就赶紧来到医生面前,医护人员详细询问病情后,当即为他开出了药方,并叮嘱他如何用药和注意事项。市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农村,农民朋友对身体健康状况不够重视,许多大病都是由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的。所以每次下乡不仅要带上宣传资料和画册,还要带上易操作的先进设备和仪器,现场为村民测血压、血糖等,做一些辅助检查,帮助群众及早发现病情,对症治疗。据了解,这次下乡市医院派出了由10多位主任医师组成的医疗专家小分队,涉及内科、儿科、妇科等诊疗项目,特别是针对妇女、老年人出现的常见病、多发病,专家们都会免费诊疗,给出专业的治疗方案。

晋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张志仁说:“‘三下乡’活动不仅要送戏下乡,更要送好戏下乡、送名角下乡。要把温暖送到农村,把欢乐送下基层,把健康送给农民,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三下乡”活动共为群众发放图书资料2.3万册,科普宣传册16万份,提供法律和科技信息咨询2000人次,医疗诊治1600人次。随着2015年晋城市 “三下乡”活动大幕的开启,各县(市、区)具有特色的“三下乡”活动也相继启动。据悉2015年“三下乡”工作除了继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促进“三农”科学发展外,将更加注重向偏远贫困山区提供高质量文化卫生服务、高水平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真正让“三下乡”活动惠及到每一位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