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上党梆子 >

一个旧式农村女性的觉醒——评上党梆子《太行娘亲》

2017-11-0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薛若琳
配图 本站特约摄影师 安志义/摄

太行山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斗争,涌现了无数的亲情故事。上党梆子《太行娘亲》 (编剧李莉、张裕,导演王青,主演陈素琴) ,讲述了太行老区军民在日寇的扫荡中奋力抵抗,做出了重大牺牲的故事。本来是一个太行山里的小村庄,日寇的铁蹄踏碎了那里的宁静,然而,戏剧却是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展开的。柳树村的赵氏,是一位从苦命中挣扎出来的老大娘,如今,他的儿子根旺和儿媳梨花生了一个胖儿子铁蛋正在过满月,邀集村民来喝喜酒。赵氏作为铁蛋的奶奶、一家之主更是笑逐颜开。那里的人们的共同愿望就是传宗接代。赵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前三个已经亡故,只剩小儿子根旺,赵氏门宗的繁衍重任就落在根旺的身上。根旺和媳妇梨花果然不负赵氏的期望,因此赵氏即便东借西凑也要办好孙子的满月喜酒。村党支部书记张伯、妇救会主任田大娘和村民们都来贺喜,赵氏沉浸在喜悦之中,她“睡也笑,醒也笑,进屋笑,出门笑” 。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长得“粉嘟嘟,嫩生生”着实可爱,简直是赵氏的“心肝宝贝” 。为抚养好孙子,赵氏对梨花提出要求:“睡觉要睁一只眼,提防娃娃把身翻” ,而且还要“防蚊叮,防虫咬,防冷防热,防病痛” 。

正在喜悦之中,日本鬼子来了,他们凶神恶煞般地把村子里的青年抓去当劳工,赵氏的儿子根旺也在被抓之列,引起了赵氏和村民们的恐慌。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就是对赵氏的严峻考验,戏剧有层次地逐一展示开来:

八路军的王营长和随军的洪大夫夫妇也生了一个小男孩,但洪大夫在战斗中不幸牺牲,王营长又四处奔波抗击日寇,无力抚养婴儿,小生命的安危成了大问题。在反复思考和权衡下,柳树村党支部书记张伯和妇救会主任田大娘把婴儿抱给梨花喂养,因为梨花正在哺乳铁蛋还有奶水。但是,赵氏为了保自己的孙子,也担心鬼子的报复,拒绝接受这个小生命。

这个小生命毕竟是八路军的后代,赵氏勉强地收下了,取名铁牛。鬼子来搜山,赵氏、梨花抱着两个婴儿在张伯保护下躲进山洞里,突然铁蛋、铁牛两个娃娃争相啼哭,鬼子似乎闻到动静向山洞扑来。千钧一发之际,张伯为了两个婴儿的安全,决定引开鬼子的注意力,于是跳出山洞跑向山崖,不幸被鬼子开枪击中。

张伯的牺牲使赵氏内心产生极大的震动,他感到铁蛋、铁牛两条小生命都是这位老党员、老支书以生命代价换来的。她跪在张伯的坟前,一腔悲痛、饱含深情地抒发内心的感叹:“细想想,你不顾生死为的啥?再问问,八路军为谁把敌杀? ”张伯与两个婴儿非亲非故,竟能做出如此的壮举,使赵氏深深地叩问自己的灵魂,她的态度转变了。“从此后,铁牛就是亲骨肉,俺当不起英雄,就当个正经奶奶胜亲娘! ”她想到当初儿媳难产,是军医洪大夫不顾安危从驻地星夜赶来柳树村为梨花接生,保住了母子两条命。八路军是赵氏的救命恩人,村支书张伯也是赵氏的救命恩人。但是王营长不愿连累赵氏和全村百姓,主动抱走了铁牛。赵氏深知王营长无力抚养,于是毫不犹豫地去追赶王营长,一把将铁牛夺过来。她唱道:“百姓的儿子为百姓,百姓的儿子理当百姓养。纵有霹雳当头炸,炸不尽,天下百姓护犊的娘! ”赵氏把铁牛当成是百姓的儿子,对王营长表示:“生死祸福,咱们一起承当! ”赵氏的心思已经和八路军融为一体了。

鬼子进村搜查八路军遗孤,赵氏家中有两个婴儿,鬼子队长冈村断定其中一个必是八路军后代,要赵氏交出八路军王营长留下的婴儿。赵氏编了个故事来搪塞:皇军在后山沟把不论大人小孩全部杀死,她正好路过后山沟目睹了血腥的场面非常恐惧。她在死人堆中发现婴儿的哭声,同情小生命就把他抱回家中。赵氏的讲述,意在解释此事与村里乡亲们无牵连。赵氏要求冈村放过她捡来婴儿的性命,但冈村认定这个婴儿就是王营长的后代。赵氏被逼无奈只得交出一个,她忍痛而果断地交了自己的亲孙子铁蛋,并斥责日本侵略者:“怎会生出狼狗心,怎敢不将阴德积。 ”赵氏大义凛然地交出铁蛋,并愤怒地指向冈村:“只能报仇枪对枪,哪天你死在枪口下,我哭你娘,空欢喜,空期盼,白白养儿一大场! ”冈村暴跳如雷,下令处死赵氏和铁蛋。鬼子兵把赵氏祖孙推到一口废井里要填土活埋,赵氏高举起铁蛋,想让他再多吸几口空气,在世上再多活一会儿。舍生取义保护革命后代,赵氏的举动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赵氏是一个旧式的农村妇女,世居太行山,山高路遥从未走出过太行山。这里的村民一代一代地生活着,轮回着,传宗接代是家家永葆香火的精神追求。赵氏有了小孙子铁蛋,比金蛋还贵重,为此她排斥铁牛,嘱咐梨花有奶要先给铁蛋吃,心思要全神贯注用在铁蛋身上,铁蛋是赵氏的宝、赵氏的根,决不能让铁牛夺去铁蛋的赵家血统地位。赵氏的这种理念根深蒂固,一辈传一辈承袭下来。但是,经受抗日战争血雨腥风的洗礼,八路军的奋斗精神,共产党员的英雄行为,使她深受教育。小农经济千百年来承续的家族式血统观念发生了转变,生死存亡之际,赵氏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八路军的后代,把对死亡的选择留给自己和嫡亲孙子,这是赵氏思想的巨大裂变和对生死的严肃抉择。赵氏是太行山深处的小人物,她由只顾小家的传统妇女成长为捍卫民族大义的英雄,代表了时代的主流,践行了太行精神,实现了从平庸到伟大的精神升华。

编剧把故事编得很完整,情节很集中,矛盾冲突环环紧扣。赵氏人物刻画得很饱满,她在与日寇斗争中由胆小怕事锻炼为勇敢担当,并且有智慧有胆识。例如对铁牛的身世,她回避真相,只说是从后山沟的废墟中捡到的,既遮蔽了赵氏与八路军的关系,又不牵连乡里乡亲。导演的舞台调度很顺畅自然,突出抗日硝烟下的太行军民的生死斗争和进取精神。主演陈素琴是“梅花奖”得主,功力扎实,她的演唱音色美、音域宽,尤其擅于抒情。赵氏的褊狭只顾自安,她演得很真实可信,而最终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勇于献身并献出亲孙子铁蛋的壮举,又塑造得慷慨激昂、大义凛然。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是一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