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新绛戏曲剪纸:方寸薄纸间“唱”出“定格大戏”

2017-01-14 发表|来源:山西农民报|作者:马建军
段朋喆在精心创作戏曲剪纸
来自苏格兰的费罗娜在父亲陪同下向段朋喆(右一)在学习剪纸。李忠 摄
段朋喆在泽掌中学为学生传授剪纸技艺
段朋喆在精心创作戏曲剪纸
小学生在认真学习剪纸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绛戏曲剪纸

新绛,古称绛州,位于山西西南部,是春秋时期古晋国的腹地,自隋唐设州府至明清,千余年来一直为晋南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新绛县又地处汾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当年曾经是晋南一个繁盛的水旱码头。轻纺工业和民间手工艺品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出口商品。工商业的发达,促使集市贸易活跃,逢集、赶会、迎神、唱戏频繁的文化活动,使新绛成为远近闻名的“戏曲之乡”。

新绛剪纸就是产生在这个“戏曲之乡”的土壤之中。因而各种精湛的剪纸作品也就充分体现了以戏曲见长的特点。由于剪纸艺人看的戏多,懂戏、识戏,摸透了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剪纸作品,自然会更生动而别具地方风味。新绛剪纸讲究以意造型,作品充分体现了剪刀的工具性。由于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同一出戏,不同的艺人会剪出不同的造型,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度概括和夸张。他们在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形成了新绛剪纸粗犷中见典雅、简练而不简单、简洁而又明快的风格。

新绛戏曲人物剪纸的材料、工具及剪制原则是:一把剪刀、一张纸就构成了新绛剪纸的全部。新绛戏曲人物剪纸为单色剪纸,即大红纸。红系吉色,象征着喜悦、吉祥,因此,凡是庆贺年节、婚嫁、晋升、荣归、金榜题名时所用之剪纸,均为大红纸。又以黑白相间,具有版画黑白之美和厚重稳健之感。新绛剪纸内容丰富多彩,草虫花鸟、走兽人物、民俗风情、福禄寿禧应有尽有,尤以人物见长,戏曲题材作品更为突出。随着元杂剧的兴起,特别是皮影戏的影响下,新绛剪纸流行更广。紧跟时代潮流的作品相继问世于全国各大刊物,代表作品有《三娘教子》《窦娥冤》《游园》《十二生肖》等。

如今,在国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好政策的感召和有识的文化界人士大力呼吁、多方奔走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种古老的手工制作艺术得以延续,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目前,新绛剪纸经过挖掘整理,剪纸队伍经过培训,得以发展壮大,遍布于全县各乡镇的民间艺人星罗棋布,一批像苏兰花、赵喜梅、段吉庆等剪纸高手曾参加过山西省首届民间剪纸大汇剪,获一等奖。新绛民间剪纸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重庆、成都、西安、太原等地展出,参加了全国首届最佳工艺品奖评活动及作品展,获一等奖,被誉为 “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出版了《新绛剪纸》专辑。

1939年生于山西省新绛县刘峪村的段吉庆,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原中国剪纸研究会理事,中国剪纸学会理事,原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美协山西分会会员。多年来,他致力于新绛剪纸的挖掘整理、传承发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和国际展览,屡屡获奖。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剪纸作品千余幅。作品既有版画明快的线条美,又有雕塑的稳健感,从而更增加了剪纸的通透性和装饰性,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971年生于山西省新绛县刘峪村的段朋喆,传承发展前辈们的剪纸技艺,她的作品颇具特色,多次获奖。先后被多所学校聘请为新绛剪纸辅导老师。是新绛县民间剪纸艺术研制所所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剪纸科研与教育中心理事;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员、运城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新绛戏曲剪纸市级传承人。2010年至今,义务接待各地大专院校师生150余人次,通过展览展会义务传授技艺1200余人次,编印、散发辅导教材2300余册。

2006年,新绛戏曲剪纸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5年,段吉庆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绛戏曲剪纸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