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借VR技术体验戏曲艺术

2017-03-2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胡克非
配图

2016年10月,“拾翠——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建系十周年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展览中,以“互联网+戏曲”的方式呈现的100余件设计作品,涵盖美术、戏曲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其中,由该系副教授张立创作的名为《敦煌飞天VR影像体验》的视觉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大家争相通过VR设备一睹“飞天”的真容。

VR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捕捉全方位视角,观看者可以拥有视角调整和选择信息的主动权,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看到《敦煌飞天VR影像体验》这个作品时,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王晓宁感到很兴奋:VR技术方兴未艾,许多体验方式正在拓展。如果能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VR技术和传统戏曲结合,会不会让这门古老的艺术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说干就干”的项目

王晓宁认为,在新媒体的语境下,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也出现了变化,可以借助数字媒体的力量让戏曲变得更好看、更好玩、更吸引年轻人。

王晓宁曾经希望开发一款移动互联网终端上的APP,用微电影、小视频的形式,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戏曲。VR技术的问世,让他有了借助VR传播戏曲的新打算。

于是,王晓宁将自己的想法和学校领导进行了沟通,得到了高度重视。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开始走访各大图书馆、高校,查阅资料,寻访专家,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施旭升。施旭升告诉王晓宁,戏曲传播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一定会出现新的形式,产生新的传播角度。这更坚定了王晓宁在“VR+戏曲教育”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确定了想法以后,王晓宁并没有着急拍摄,他调阅了《敦煌飞天VR影像体验》的观众反馈分析。通过分析,他发现,大家普遍对于这种新鲜的技术表示好奇,并且愿意尝试;空间和视觉的变化体验也带给受众很大的视觉冲击。这份调查反馈又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传承下来的名家名段众多,采用哪个选段进行尝试最能吸引年轻人?王晓宁把目光投向了武戏,他认为,武戏可以更好地发挥视觉艺术的优势,同时没有冗长的唱段和大段念白,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容易接受。通过和团队讨论,最终确定了用京剧传统剧目《挑滑车》进行首次“试航”。

在王晓宁看来,这种新技术不应该单纯地用于传统戏曲的展示,还需要加入介绍京剧知识的内容,增加趣味性,提升戏曲的传播效果。于是,最终确定的视频形式是:体验者头戴VR头盔,进入虚拟的戏曲舞台后台,与正在妆扮的戏曲演员进行交流互动,通过演员的介绍,体验者会对戏曲知识有个简单的了解和熟悉。然后观众从后台“走”到舞台观众席,在“坐定”后,欣赏戏曲《挑滑车》中高宠大战金兵的段落。

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为了完成专业性较强的视频制作工作,王晓宁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学生、3年前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的田坡。田坡的工作是负责全景内容的拍摄、后期制作,以及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使用虚拟现实头盔完成整个视频的互动。

田坡对记者表示,VR技术实现的核心就是全景拍摄。全景拍摄相比普通拍摄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按下快门的同时,摄像机视野范围内360度的所有内容都会被记录下来。因此,拍摄全景时要注意环境的清理。同时受技术的限制,360全景拍摄不能实时预览,在拍摄之前必须经过多次测试,调试好相机高度、曝光度、人物远近等,一点差错都会造成“NG”。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青年教师杜鹏出身京剧世家,起初得知王晓宁要做一个戏曲VR项目拉自己入伙的时候,杜鹏是拒绝的。“这东西做出来,年轻人都去玩VR,更没有人走进剧场听京剧了。”通过王晓宁的解释,他最终明白,这个项目以激发更多本与京剧接触较少但热爱尝试新技术的年轻人的兴趣为目的,于是他同意加入,并成为这个视频中的主角。

杜鹏的工作是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中,通过虚拟技术从化妆间、更衣室来到舞台口,同时对化妆、行当、人物特点、武器使用和戏曲故事背景进行讲述。这对于做教师工作的杜鹏来说本不应是一件难事,但拍摄初期,却着实难住了他。他告诉记者,在教学中与学生是有互动的,拍摄影视剧也可与其他演员搭戏,而拍摄VR作品,不仅没有对手,连导演都不能出现在房间中。眼神、手势要冲哪个方向都需要自己把握。王晓宁看出了杜鹏的难处,索性让他用评书人的语气和口吻进行表达,这样的调整让杜鹏自然了许多。

由于拍摄的特殊性,传统意义上的导演是不能出现在拍摄环境中的,王晓宁万万没想到,自己导演VR影像处女作时,居然是扒着门缝完成的。虽然看上去有些滑稽,但是拍摄过程还是让他很兴奋。

望新技术能被孩子们接受

经历了诸多尝试、克服了重重困难,如今这部特殊的戏曲影片已经拍摄完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后期剪辑调试。在今年5月份一年一度的“国戏视界”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作品展中,就可以和观众见面。王晓宁希望这部VR戏曲作品可以更多地走近孩子,通过戏曲进校园和孩子们见面,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进行积极尝试,最终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戏曲、热爱戏曲。

通常,杜鹏不仅要完成高校教学任务,每周还要走进中小学承担“京剧进校园”的工作。在工作中,杜鹏发现,如今京剧进校园的方式略显呆板,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或是通过播放视频进行导赏性授课,低年龄的孩子往往很难听进去,有时维持纪律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这次的尝试会在京剧进校园的活动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孩子通过课堂喜欢上了京剧,很可能会反作用于家长,最终达到培养受众的作用。”他对于这次的项目充满信心。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校长郝玉伟告诉记者:“京剧进课堂不应该是简单地听,而是需要校方和京剧工作者合作,挖掘这门传统艺术的教育价值。”当得知有VR技术与戏曲普及教育结合的产品时,他当即表示这种与时俱进的新形式值得尝试,应该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王晓宁告诉记者,这次的试水是一个开端,但绝不会是结束,在普及传播戏曲艺术这条路上,王晓宁准备迈开步子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