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吴则文 闽剧小生,潇洒当行

2017-04-16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智联忠

吴则文,福州市闽剧院当家小生,潇洒当行。

中国人对自己的故乡有着独特的感情,对家乡的绵绵情思有时候更多地寄托在乡音上。福州人对于闽剧绝对具有独特的难以割舍的情感,这一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地方戏曲剧种,广泛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还远播台湾和东南亚各地。漫步在福州的街头巷尾、公园闹市,吟唱闽剧的市民屡见不鲜,对于闽剧的不解情怀很多福州人从小便深藏在心底。吴则文从小就是这样的戏痴。

吴则文从孩提时就对闽剧充满了热爱,每逢逢年过节村子里经常会有闽剧演出,小时候的他常要求父母带他去看戏。舞台上的剧情,演员的表演、优美的唱腔……都吸引着少年的吴则文,和闽剧的情缘也许在那时就已经结下了。1990年吴则文中学毕业,看到闽剧表演专业在招生,他兴奋不已。家住闽侯清口从没出过远门的他在好心人的指引下,与母亲一同来到福州参加考试。“复试的时候我就想不要再麻烦人家了,我和我妈两个人自己杀到福州来,但是到了学校附近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后来老师说当时他们也纳闷觉得我初试时挺不错,怎么没来参加复试呢?是放弃了吗”,吴则文谈到自己当时考试时的情况这么说。复试的现场,老师们对他很满意,就这样他顺利地进入福州艺校闽剧班,开始了他与闽剧的不解情缘。

吴则文进入学校学习虽然条件不错,但入学时已是17岁,相比之下年龄比其他人要大一些。对于戏曲这门艺术而言,童子功对于任何一位演员都尤为重要。于是乎,他每天五六点起床,自己先练练台步、跑跑圆场,然后等大家都来了再一起跑圆场,练刀枪、靶子工、毯子功……笨鸟先飞,吴则文让自己比别人多付出一点,以免在集体学习中掉队。日复一日,勤奋刻苦、善于学习的吴则文,其艰辛美好的学习历程,证明了他不懈追求的意义,同时也印证了“勤能补拙”的深厚内涵。在闽剧班的学习中,他和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在日以继夜的练功、吊嗓、专研中成为了学生中的佼佼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吴则文遇到了自己艺术生命中的贵人。

李小白,是闽剧表演艺术家,拜名家黄奇惠为师,专攻小生。其扮相俊美、举止大方,表演严谨规范、儒雅潇洒。他与名旦刘小琴、武旦董小狐一同被观众并誉为“闽剧三小”,享誉榕城。吴则文遇到的贵人便是这位德高望重的小生表演艺术家。闽剧班当时专门请李小白老师前来授课,不过李老师虽然答应授课,却并非什么学生都肯教授,老人家要亲自选学生。经过老先生严格的考核、挑选,吴则文有幸成为了闽剧小生泰斗李小白先生的学生,而且是这一届唯一一位选中的苗子。当时,每星期李老师只来学校三天,李老师来上课的时候,吴则文就不必去上其他的课程了,只需要专心学好小课,课上老师手把手、一对一地教授吴则文《紫玉钗》等传统剧目。名师的指导对于一个演员的成长至关重要,一开始学习就得到名师的悉心指导就显得更为可贵。在小白老师的认真指导和表演规范下,吴则文艺术上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毕业时一位潇洒儒雅的闽剧小生演员在闽剧班中脱颖而出。然而,李小白老师对于吴则文艺术上的指点和艺术生涯上奠定的重要基础还远远不仅仅如此,更深厚的影响其实会在更长远的路上得以体现。无论如何,小白老师的亲授对于吴则文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992年,吴则文顺利地完成了在福州艺校闽剧班的学习,进入了福州闽剧院,也就是现在的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来到单位后,他从跑龙套开始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踏踏实实向前辈、老师、同事们学习,随从陈乃春、林培新老师继续学习闽剧小生艺术。他有着积极上进的心、学而不厌的精神,即使是在扮演次要角色,甚至是跑龙套,都会认真琢磨台上的剧情发展、人物特点,尤其是学习前辈在台上的唱做念打。这种学习的态度,如今已是福州闽剧院当家小生、青年名家的他,依然还在保持着。在诸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他自己的借鉴学习,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音质清亮、咬字清晰、唱腔圆润、扮相俊美,表演儒雅潇洒又不乏大气稳重。他在《珍珠塔》《黄乃裳》《沈绍安》《赵氏孤儿》《红舞吧》《兰花赋》《天鹅宴》《陈靖姑》《碧玉簪》《林则徐复出》,等二十多部剧目中成功地担任了主要角色,获得广泛赞誉。

闽剧《林则徐复出》创作于1997年,由著名闽剧演员林天梓、张升营饰演林则徐,2012年为了参加福建省第二十五届戏剧会演,福州闽剧院重新创作排演了该剧,由吴则文主演林则徐。怀着忐忑激动的心情,他鼓足了勇气一心要演好这个角色,随后开始上网查找有关林公的资料,并多次到林则徐纪念馆采风寻找灵感,认真感受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爱胸襟。则文兄饰演的林则徐我在龙岩观摩福建省戏剧会演的时候看过,那时我们互不相识,从演出现场看确是一位基本功扎实、有心理内涵的好演员,他虽是小生但稳重洒脱,没有令人厌烦的娘娘腔。之后,才从朋友口中得知则文非常注重分析剧本,从开始排戏案头工作时就认真地分析剧中人物性格、命运走向以及剧情发展,他努力地在寻找如何用戏曲的手段,把这部新创剧目中的林则徐成功地树立在舞台上;而且他还不断地自我挖掘林公事迹的当代意义和深厚内涵。他曾谈到:“通过《林则徐复出》一剧的演出,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理解人物,走进人物,由外在到内在,通过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注重‘唱念做打’的技巧;以行当为基础,以人物为重心,做到情感体验与程式表演的有机结合,最终才能把有血有肉、内心丰满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上。”足见,吴则文是一位有思想、有艺术修养的演员,是一位不仅具有丰富表演实践经验又具有理论修养的好演员,这也正是当下很多戏曲演员所缺少的。他饰演的林则徐获得大家的广泛好评,最终获得省会演表演一等奖,然而对于林则徐人物的塑造提升却一直没有停止。

《兰花赋》原版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乃春饰演严子轩,2014年福州闽剧院进行全新创作,林芸生对原剧本进行了改编并由陈薪伊担任导演。新版《兰花赋》中吴则文饰演严子轩,与之前版本不同的是:当年陈乃春老师饰演的严子轩由须生应工;这次导演要求则文用小生来完成角色的塑造,装扮上不带胡须。他认真分析剧本结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性格、社会背景、人物关系出发,着力塑造了一位活灵活现、性格复杂鲜明的官员形象。在第七场“裂变”一场中,吴则文紧紧从林则徐内心复杂的纠葛矛盾出发,吸收运用了花脸、文武小生的表演技巧,着重体现人物特殊的心理状态。在最后一场的唱腔表演中,他的演唱还吸收了许多京剧的东西,尤其是高腔部分的运用。这些在艺术表现上的尝试和新的创造,体现了他较强的创造角色的能力,同时也为剧目演出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年,该剧进入中央党校、国家大剧院,并在福建省内进行多场巡演,吴则文塑造的严子轩得到各界观众、专家的一致认可。

生活中的吴则文,亲近平和,是演出团副团长、青年演员的好榜样。他每天坚持练功、吊嗓、琢磨戏,吃苦耐劳,默默耕耘,其艺术道路上取得的成就与他这股坚韧不拔的斗志和对戏的痴迷是分不开的。

对待艺术,吴则文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艺术作品必须要与当下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自身艺术实践成长过程中要充分吸收传统的营养,同时广泛吸收各兄弟剧种的长处不断进行新的创造。吴则文的小生艺术具有浓浓的虾油味,其嗓音清亮、发音吐字清晰,唱腔圆润饱满,具有原滋原味的闽剧特色;表演上有文有武,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他善演官蟒小生、文武小生,塑造了许多具有凛然正气的英雄形象,舞台上扮相俊美、大气,可以称之为是一位潇洒当行的小生青年名家。

闽剧界有句俗语“金生银旦皇帝丑”,“十旦易得,一生难求”,这“生”指的就是“正生”即小生行当。吴则文作为一位优秀的小生演员,在各地观众中有着良好的口碑。这既是对一位好演员最大的鼓励,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祝愿潇洒当行的吴则文艺术道路越走越开阔!

山西戏剧网特约撰稿人 智联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