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红楼梦》中与曹雪芹家有关的戏剧

2019-12-27 发表|来源:金陵晚报|作者:严中
配图 《长生殿》剧照

曹雪芹的好友、八旗诗人敦诚的《四松堂集》 中记云:“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从而使我们得知雪芹不仅是一个文学天才,而且也是一个杰出的戏剧评论家。这大概是与他的家世有关的。

曹雪芹的祖父、曾任职江宁织造的曹寅酷爱戏剧,他曾编有《续琵琶》《北红拂记》《太平乐事》《虎口余生》等剧本,他家曾有家庭戏班,并搬演过洪稗畦的《长生殿》和汤显祖的《牡丹亭》,雪芹耳濡并将《续琵琶》《长生殿》《牡丹亭》等写入了《红楼梦》中。

搬演洪昇《长生殿》

《长生殿》作者洪昇(1645—1704)清代戏曲家。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没落世家,做过20年国子监生。康熙十八年(1679)作传奇《长生殿》,剧本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当时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有“南洪北孔”之称。康熙二十八年(1689)演出此剧,适在佟皇后丧葬期间,触犯禁忌,他和在场戏剧爱好者及演员都受到迫害,国子监生籍被革。后人曾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叹。

此后洪昇漫游江南,官宦名流争相与交,江宁织造兼巡视两淮盐政曹寅(曹雪芹乃祖),素有诗才,明声律,并擅剧曲。他慕洪昇名,并将自撰杂剧《太平乐事》寄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腊月洪昇为之序,称曹寅“会风咀雅,酌古准今”,又说其剧中“渔樵耕牧,嬉游士女,货郎村妓,花担秧歌,皆摩肩接踵,外及远方部落……罔不罗列院本。其传神写景,文思焕然;诙谐笑语,奕奕生动”。

康熙四十三年,洪昇应提帅张云翼邀去云间(今松江),开泖于九峰三燕间,选吴优数十人,搬演《长生殿》,军士执殳者,亦许列观堂下,而所郭部诸将,并得纳洪昇。与此同时,曹寅亦迎洪至白门(南京),乃集江南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洪昇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寅与昇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阙。曹寅并有《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赞善》诗云:“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礼法谁尝轻阮籍,穷愁天亦厚虞卿。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写到“那时贾蔷带领一班女戏子在楼下,正等得不耐烦,只见一个太监飞跑下来,说:‘做完了诗了,快拿戏单来,’贾蔷忙将戏单呈上——并十二个人的花名册子。少时,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这《乞巧》就是洪昇《长生殿》中之《密誓》一出。显然,这一情节的原型就是当年曹家“三昼夜”演出《长生殿》故事的一个片断。

赞“汤家残梦偏好”

《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吃酒听戏,尤氏叫拿戏单来,让凤姐儿点戏,凤姐点出了一出《还魂》,它是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三十五出。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元妃命太监出来点戏。第四出是《离魂》,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因命龄官做了《游园》《惊梦》二出。”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写十二个女孩子在梨香院演习戏文,偶然两句吹进黛玉耳内:“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第三十六回写有一天宝玉因各处游得烦腻,便想起《牡丹亭》曲来,自己看了两遍,犹不惬怀,因得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有小旦龄官最是唱得好,就去找他,“陪笑央他唱‘袅晴丝’一套”。它是《牡丹亭》中《惊梦》的第一出。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行酒令时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到了第四十二回,宝钗“审问”了黛玉道:“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哪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昨天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在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梅花观是《牡丹亭》中杜家为守护杜丽娘坟墓而建造的庙宇。柳梦梅曾寄居观中,拾得丽娘生前自画像,引来丽娘游魂,并挖墓开棺,救活丽娘,结为夫妻。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它是《牡丹亭》的第十二出。第六十二回写香菱、芳官、蕊官、荳官等四人,坐在大观园草堆中斗草:“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综观一部《红楼梦》,有这么多处写到《牡丹亭》,绝非偶然。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曾收藏有《玉茗堂四种传奇》二函八册(见《曹楝亭藏书目》),并召著名演员朱音仙演过《还魂记》(即《牡丹亭》),并有《念奴娇》题赠曲师朱音仙,朱老乃前朝阮司马进御梨园,诗中云:“汤家残梦偏好”。可见曹家与《牡丹亭》之间渊源甚深。这大概是雪芹在《红楼梦》中对《牡丹亭》着墨甚多的重要原因吧!创作《续琵琶》传奇自宋代以来,曹操都是被贬为“奸 雄”的,到元末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而登峰造极。然而,清康熙年间曹寅《续琵琶》传奇,一反其“正统”,在《开场》中开宗明义地说:“‘琵琶’不是这琵琶。”因此剧中舍弃了《三国志演义》中割须弃袍、左慈戏弄等足以损害曹操形象的狼狈相,在写到祢衡击鼓时也突出了曹操宽厚的一面,而且还从向来是戏曲中的奸雄形象曹操口中说出了“今各诸侯合兵百万,足以寒奸贼之胆,动忠义之心”这样的话。第三十一折《台宴》,一支《大红袍》更概括了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让县自明本志令》等诗文的内容,从而塑造了一个有智谋、有魄力、求贤若渴、爱才如宝的英雄形象,可以认为这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部替曹操翻案的戏。据说此与曹寅为“魏武之子孙”有关。与曹寅相识于康熙四十二年,有机会看过《续琵琶》 演出的刘廷玑在他的《在园杂志》 中如实记录了演出的情况。遗憾的是,《续琵琶》 传奇虽然由曹寅的家庭戏班排演过,但并没有广为流传。不过,曹寅之孙曹雪芹在著《红楼梦》时却将《续琵琶》写入第五十四回之中。贾母指湘云道:“我像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茄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雪芹在书中记入《续琵琶》,似可以认为是他对爷爷曹寅为曹操翻案的认同。令人高兴的是,2010年10月,在北京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平先生倡导下,昆剧《续琵琶》首次在北京公演,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