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太原民谣里的端午

2020-06-22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彭庆东
晋阳端午节赛龙舟盛况。
晋阳粽子。

“五月初一门插艾,各种瘟神不敢来。五月初五端午节,包好粽子纳(压)凉糕,避瘟辟邪喝雄黄。”这是一首流传很久的老太原端午民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它综合了老太原人端午节里的特色美食、卫生防疫及养生保健等诸多习俗。如此风情浓郁的老太原民谣,端午节里不胜枚举,如同舌尖上的粽香一样滋味悠长。

老太原的端午民谣大致可分为时令、习俗、杂歌及祝愿四类。

第一类民谣谚语描述的是端午节前后的节令特征、农事活动及收成预测等。上述那首民谣说“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人所共知,但为什么还点到了五月初一呢?原来老太原的有些地方过的是“两个端午节”:小端午和大端午。五月初一叫“小端午”,五月初五叫“大端午”,是正式的端午节。小端午可谓是端午节的“预演”,以示老太原人对端午节的虔诚。形容节令特征的则有“吃了五月粽,才把夹袄送”,老太原人把棉衣叫做“夹袄”,过了端午节,天气越来越热,此时才能告别棉衣。还有“有钱难买端午晴”,则形象地概括了端午时节多雨、晴天罕见的气候现象。“四月四,麦挑旗;五月端午麦秀齐”是通过“麦挑旗”的时间预测小麦长势的农谚,这条依据千百年来的劳动经验产生的农谚至今还在田头应验着。再如:“五月节,天气热,农家男儿不得歇;东田忙忙拔禾草,西田急急割小麦。”道出了端午前后农家“五月人倍忙”的辛劳情景。这些鲜明简洁的民谣让节令、农事变得有声有色,今天听来都令人如临其境。

数量最多的应该是表现端午习俗生活的民谣。有一首《糖粽子》:“五月里来五端阳(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软米粽子包砂糖,砂糖白糖洋冰糖,送给哥哥尝一口。”唱出了老太原粽子的特色——粽子里要包糖,而且糖的品种还不止一种。粽子里包糖,今天看来还没有人这样做呢。可早年的糖是稀缺食材,一年中唯有端午节才奢侈一回,而糖的甘甜又是爱情的象征,所以《糖粽子》既是习俗民谣又是一首甜蜜蜜的情歌,让端午准备了七夕的前奏。“五月里有午端阳,麻叶粽子泡雄黄。”“五月端午日头红,做个香布袋袋画虎虎。”这几句谚语,描写的是端午额头画王、胸佩香囊及喝雄黄酒等习俗。“五毒鞋(念 hai) ,五毒袄,五毒肚兜都齐全,五月娃娃都穿上,五虫见了都跑光。”语言淳朴无华,却生动地述说了端午节驱五毒的传统习俗。

还有一类民谣则是民间艺人混搭传唱的小调杂歌,其内容与节日没有或者相关意义不大,但作为娱乐休闲的词曲,可以随时自如地演唱。如《十二月小调》:“五月里来五端阳,把守三关杨六郎;大刀岳胜会焦赞,偷营袭寨数孟良……”还有《光棍哭妻》:“五月里来是端阳,雄黄烧酒真是香,人家有妻吃粽子,光棍喝碗黄米汤,没有老婆真凄凉。”这些小调杂歌或是将端午作为数字顺序的排列,或是戏说调侃,再操一口地地道道的太原话来“谝”上,听来饶有兴趣,可谓是端午节的“编外”民谣吧。

最“硬核”的民谣要数老太原人对端午节的美好祝愿。如:“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五月端午驱病邪,家家门前挂艾叶。”希望借中草药之力消灾辟邪。民谣《五色绳》:“五色绳,戴脖上,一年到头保平安;五色绳,绑手上,五福临门送吉祥。”一束五彩线绳凸显了人们祝福祈寿的积极主题。咏唱祝福民谣,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