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丑角的原型

2020-08-19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杨军龙
配图

都说“无丑不成戏”,无论戏曲,或是影视剧,似乎都离不开丑角的点辍,戏曲中因有文丑、武丑之分,文丑又有官文丑、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可谓分门别类,名目繁多,各有特点。远不如影视剧虽然宽泛,但涵盖面广,既不受具体"名相”的限制,又脱离开脸谱化程式化的窠臼,其逼真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于丑角的定义,也无须那么分工细密,姑且都按"质朴"标准来区分好了。

所谓“质朴”,是指存乎于内,形诸于外的正面形象。这种正面完全(或基本)脱离了脸谱、服饰、甚至扮相上的“不雅”,就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影视形象“济公”一样,不仅没人因为褴褛的衣衫、跟“俊美”不沾边的外表和扮相而生厌弃,反被尊称为“活佛”一样,判断标准完全以行为和事实说话。只有如此,才能在现实之中找到可以接近的原型。

我不知道“无丑不成戏”始于何时、起于何处,但无论戏曲或是影视,只要你想让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想让观众跟着人物的悲欢离合、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产生共鸣,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了丑角积极参与,还真的做不到。这大概就是“无丑不成戏”的意思吧!

但是,问题好像并不那么简单,无论舞台剧,或者影视剧,包括丑角在内的所有角色,都是根据剧情需要去配置和刻画人物形象,并通过扮相、台词、演技、配乐等等,来揭开人物的真实面目,推动剧情步步深入。也就是说,在搬上舞台或屏幕之前,都己被"定型"在剧本之中。那么,既然艺术来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又高于生活,丑角这个行当,必然能够在现实中探寻到蛛丝马迹。

戏曲中的丑角比较复杂。比如《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七品芝麻官》中的唐成,《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都是以丑的形象示人,给观众留下的却是美的印象,就属于以丑为美的特殊表现手法。因此,拿表象上的丑妄加评判,显然是不合适的。

现实中的丑角不象剧本那么定型或脸谱化,如果比较他们之间谁更丰富多彩,其实并不逊色多少;现实中的丑角碎片化,也不可能集诸多丑的特点于一身,但却为作者视剧情需要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通过角色表演去探寻现实中的原型,或通过原型去分门别类对照剧中形象,其实都是一样的。比如《汉阳堂》中的徐猛和前些年尽人皆知、叫嚣着“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除了坐驾、服饰、老爹的官阶、伤害对象身份、事发之初的有意或意外等等不同,本质上,倚权仗势、杀人夺命、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做派等,竟然是惊人的相似。类似于这种赤裸裸、毫不遮掩、原形毕露般的丑态,包括不太具备“官二代”先天优势、地痞流氓、带黑社会性质的打手、帮凶,抗战期间的汉奸一类,好像戏曲脸谱化妆的“豆腐块”,步履不稳、一摇三晃,让人容易看得明白的那种,当属丑角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有的不一定具足先天优势,但通过自己“攻关”运作,极大发挥聪明才智、削尖脑袋倚权附势,竭尽全力充当鹰犬或智囊,既能讨得主子欢心,又为自已谋到荣华富贵。例如《狸猫换太子》中的郭槐,《沙家浜》中的刁德一,既阴阳怪气,又耀武扬威;既阴险狡诈,又手段残忍。凭借合法身份做着不合法勾当,也有和蔼的时侯,但一定是皮笑肉不笑;不搞的乌烟瘴气、天翻地覆,决不罢休的那种。当属丑角中较为“厉害”的角色。

还有更畸形更别扭的,在戏曲中当属大净。其实,大净也是笼统的说法,类似《秦香莲》中的包拯,就属于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正面形象。我说的畸形和别扭是指大奸大诈者。因为其脸谱化,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当时看起来不费事,但你若要按图索骥去生活中找原型,就不那么容易了;远不如影视剧,看起来虽然费事,对照原型就比较容易多了。

说它畸形和别扭,是因为从影视联想到现实中,外表俊美而内心阴暗,温文尔雅的表面却深藏着残忍毒辣的算计。例如中唐时期的李林甫,可谓“口蜜腹剑”之集大成者。历来被史家唾弃自不待言。南宋时候的秦桧更牛,构陷岳飞的事家喻户晓,好像还在其次。说人家更牛,还有两件事足可佐证: 其一是岳飞被害之后,连顶头上司宋高宗赵构去人家家里,都得事先在自己靴子里藏把利刃用以防身;其二是人家死后几百年,无论哪家生了小孩,再没人敢用桧字给自家孩子起名字的。硬是用自己的丑恶行径把一个无辜的汉字都连累了。诸如此类,真是既丑且恶到无以复加了。

艺术中的丑角是视剧情需要来刻画,现实中的丑角以行为和事实作评判。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无论属于哪个类型,现象上的特点五花百门,其本质上都具备贪婪的共性。如果只是贪婪,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接着就是不知羞耻、不择手段,把厚黑学修炼到炉火纯青,把“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演绎得淋漓尽致,唯利是图的触角伸展到无缝不入,把狗仗人势、媚上欺下表演得维妙维肖,涉及自身利益时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可以无敌于天下。所有这些,都构成“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那种别样精彩,要不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缺一物不成世界”又将从何谈起呢!缺少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就谈不上艺术上的忠奸褒贬;离开了现实中的由丑到恶,也更谈不上“无丑不成戏”了。

我们探讨丑角原型,既是为了佐证艺术源于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应该做的是,把丑恶当作一面镜子,时时观照、自我审视,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努力把自己活成个完完全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