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那年国庆演出的舞台“秀”

2020-09-2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彭庆东

1974年国庆节前夕,我们太原六中(现为太原进山中学)在学校大礼堂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十五周年文艺演出大会”。每个班级都纷纷登台“秀”出了自己排练多时的拿手节目。

那天,表演的节目有独唱、合唱、舞蹈、诗歌朗诵及革命样板戏折子,我们班表演的是舞蹈《各族人民共庆祖国生日》。为了演好这个节目,除了参加登台演出的同学之外,班里还成立了几个组,有剧务组、策划组、化妆组等,实际上都是后勤组。因为大家都觉得登台演出是一种荣誉,所以班主任老师为顾及台下同学的情绪而成立了“鼓励组”。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尤其是为国庆献礼,因此班里大多数同学很愿意出力。我因为天赋平平,只能在后勤组当“幕后英雄”,为大家排练跑前跑后,耐心服务。

准备和排练过程中,被挑选上台表演的同学热情很高,排练很苦,早上六点钟就赶到学校排练,有的还来不及吃早饭;下午课后常常排练到很晚才结束,那时既没有零花钱又没有外卖,饿着肚子回家是常事。但最辛苦的还是学校的舞蹈老师张淑红,那时没有录音录像等教学设施,她一边教大家练动作,一边又怀抱手风琴伴奏音乐背景。那时演出化妆用的是油彩妆,没有卸妆油很难清洗干净,就用肥皂洗,而肥皂的效果也不好,就使劲擦,结果皮肤一度受到了伤害。

最困难的还是舞蹈表演需要一些少数民族的演出服装,临到彩排走场了,连一件演出服都没有找上。自己动手做是不太可能的,那个年代的物质条件达不到。于是同学们发动家人四处求借,有的托人到县区剧团去借,有的到厂矿文艺队去借;有的借来了蒙古礼帽,有的借来了坎肩。借来的演出服虽然不合身,但回家可以简单地缝一下,终于七拼八凑地解决了演出服装的问题。

鲜艳亮丽的民族服装,节奏欢快的音乐旋律,还有激情豪迈的长袖舞姿,让我们班的节目结结实实地“火”了一把,赢得了全校师生的阵阵掌声,一举夺得了全校团体比赛一等奖。

演出结束后,学校的摄影老师为每个演出班级拍照留念。十几位同学面对镜头一个个乐得眉开眼笑,四十六年一弹指,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已过花甲,身材容貌已非昔日。只有老照片仍然保留着当年的纯情和纯真,老同学们互相转发着,回味着过往“秀”出的风采,也由衷地赞叹着祖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