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徐沟背棍:棍尖上的“空中芭蕾”

2021-04-29 发表|来源:山西视觉志|作者:闻进

山西省清徐县的“徐沟背棍”艺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种由成年人将儿童扛在肩上进行的表演,原为古代人们求神、祈雨的方式,现今已发展成为集戏剧、舞蹈、杂技、绘画等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深受城乡群众的喜爱。

“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生动地传递出徐沟背棍的魅力,而被誉为“空中芭蕾”。

逢年过节,表演背棍成了徐沟人最热衷的事情,上棍表演更是女孩子最大的夙愿,背棍的制作有许多高难度的技术。绑棍既要绑出奇巧的结构,又要绑出表演者舒展端庄的体态。

背棍的结构分为上、中、下三截,下截的铁绊和曲挺历来被认为是民间的绝活,制作巧妙,充分运用了物理学的力学原理,从打造捆绑至插合表演,都准确地掌握了重心与力量的平衡。图为“徐沟背棍”表演者使用的工具。

背棍表演程序的第一步就是化妆。孩子们早晨五点钟起来就开始化妆。化妆很有讲究,要按每条背棍的剧情进行化妆。

第二步,则是绑背棍。绑背棍要根据孩子的高低,护心要打结实,再接下来就是打腰布,腰布一定要打好。

第三步,便开始给小演员穿表演服装。服装一定要和道具保持协调一致,上面表演的孩子和下面扛背棍的大人组成一组戏。

第四步,背棍组合。首先上好第一节,放到大人肩膀上,第二节插上道具,然后再把第三节插上去,第三节则是有小演员的那一节,也是最后一节。

演出时,小演员在空中起舞,长袖飘飘,万众瞩目,甚是好看。殊不知小演员在上面紧紧地被束缚在铁棍上,活动受限,很是辛苦。

能上背棍的小演员们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漂亮孩子,有男娃娃也有女娃娃。能被选中那是一种光荣,真是父母高兴,孩子愿意。

背棍表演,在全国的民俗表演中并不少见。但名气最大,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徐沟背棍。徐沟背棍不仅历史悠久,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最早走出山西,走向世界的晋韵民俗。

背棍的人物形象和装饰制彩均依民间故事、戏曲主题而定。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铁棍上的演员服饰与装束都各有不同,他们再现了中国戏曲和文学中的许多经典故事场景,例如嫦娥奔月、天女散花、昭君出塞、黛玉葬花、穆桂英挂帅等等。

徐沟背棍是一项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于一体的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每到逢年过节,表演背棍成了徐沟人最热衷的事情,也吸引着全中国,甚至全世界观赏者的追捧。

“徐沟背棍”经过辈辈相传,不断创新,吸收了西方芭蕾的“托举”,民间高跷的“凌空”,形成了现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飘逸的舞蹈动作,伴随着独具特色表演步伐,在展现艺术魅力的同时又让人为其中蕴含的民俗特色所折服。近几年,徐沟人以朴实的臂膀把背铁棍扛到了北京、深圳等地表演,并多次被搬上银幕名扬海内外。民间艺术背铁棍已成为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