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从延安走来: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

2022-09-12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源隆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上的讲话》发表8周年之际,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主体活动之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9月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阐明党的文艺思想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和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突出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文艺高擎“以人民为中心”旗帜,阔步迈向新征程的恢宏气象。

观众在观看油画《开国大典》。卢 旭 摄
展览现场。卢 旭 摄
展览现场陈列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小提琴、钢笔和《黄河大合唱》总谱等展品。卢 旭 摄
舞剧《骑兵》剧照  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供图
豫剧《大河安澜》剧照。河南豫剧院三团供图
话剧《兵心》剧照。资料图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剧照  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供图

重温来时路,经典作品永放光芒

80年前,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次系统阐述党的文艺主张,创造性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等重要论断,为中国革命文艺指明正确方向,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和重要里程碑。

从延安走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时代脉搏,谱写了中国文艺的壮丽篇章,激发了人民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锚定价值航向,擘画中国文艺发展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浓墨重彩地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气派、史诗气质的优秀作品。

走进“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展厅,以党旗为中心、80颗星辰环绕的吊顶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精神如炬,奋起革命新文艺”“大道如歌,奋笔书写新华章”“信念如磐,奋发改革新征程”“江山如画,奋进伟大新时代”四个篇章,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为内在逻辑,立体展现了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生动实践和创造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展览的配色方案独具匠心,以黄土色代表延安时期的文艺,葵花橙色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时代气象,用绿色讲述第三篇章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使用中国红和金色代表第四篇章辉煌的新时代。

在多媒体投映的黄河奔流影像旁,“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小提琴、钢笔和《黄河大合唱》总谱静静陈列;郭沫若、周巍峙、李焕之等文艺大家的手稿闪烁着艺术的光芒;油画《开国大典》与音乐歌舞史诗《东方红》将观众带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日子;《渴望》《离开雷锋的日子》《横空出世》等一大批影视作品的海报剧照令人目不暇接;在环形剧场中播放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及展出演出道具,生动还原了建党百年演出时的盛况……在展陈设计上,以文物群组和图片阵列的形式营造出了豪迈的氛围感、振奋前行的时代感。

记者还注意到,展览中很多珍贵展品都是首次公开展出,比如著名音乐家吕骥于20世纪40年代从上海带去延安的旅行箱、口琴演奏家任虹在延安时期演奏用的口琴、著名版画家古元在延安自制的木刻刀等。

“这次展览是对80年文艺成果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展示。”该展览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介绍,本次展览在策展之初即确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策展理念,并组织美术、戏剧、音乐、文学各领域专家多次召开策展会、专家论证会,对展览内容、形式进行全方位学术把关。力图通过展览多维度、多角度展现80年来在党领导下中国文艺的发展历程,尤其展现新时代以来,文艺事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发挥的巨大作用。

刘万鸣表示:“相信这些作品以及相关文献档案的汇集展出,将更好发挥文艺作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积极作用,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文艺事业崇高使命和崭新任务。正如展览前言所叙:“广大文艺工作者将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深刻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热情拥抱新时代,奋力迈进新征程,努力攀登新高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人民为中心,精品力作服务人民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号角吹响了文艺为人民的时代强音,更如明灯照亮了中国新文艺发展的前行之路。72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定位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始建于1952年的河南豫剧院三团一直是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指引下,开展全国编演现代戏的一面旗帜。三团里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艺术精品竭诚为人民服务,创作出《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李双双》《朝阳沟》等近200部表现新时代、新人物、新形象的现代戏剧目,多部剧目荣获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今年,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排的《大河安澜》再次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终评名单。

为什么三团的戏一唱就响,一唱就火?河南豫剧院副院长、豫剧院三团团长贾文龙直言:“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厚度、深度、视野、筋骨和内涵,有了这些,作品才能直抵人心、才能流芳传世。”

担任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执行总导演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对此持相同观点:“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地了解人民的心声,方能创作出讴歌伟大民族、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现代戏创编道路上,江西省赣州市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也是一支令人瞩目的劲旅。近年来,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的艺术工作者们扎根人民,深入赣南革命老区采风,连续创作出《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戏红色三部曲。今年,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名单,该剧主演、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杨俊以精湛的表演入选文华表演奖提名人选。

《一个人的长征》讲述了赣南地区一个名叫“骡子”的青年马夫被苏区中央银行马队雇用,面对黄金的诱惑和敌人的堵截,“骡子”讲信义、重承诺,在红军战士拼死掩护下,携带黄金孤身突围,用行动诠释“一诺胜千金”,逐渐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人的故事。

“这部剧集中体现了中国革命最大多数群体的思想抉择,高度浓缩了‘人民’的意象内涵,也呈现出了‘长征’作为人民史诗的文化底色。”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看来,《一个人的长征》塑造的“骡子”形象延展成了见证并参与中国革命进程的“人民”群体,这是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理想对红色题材的一次重要创新。

2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田间地头采风创作的杨俊坚定表示:“我们将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立足于本土文化,努力地挖掘、收集和整理发生在我们这片红土地上的故事,创作出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时代在召唤,牢记使命攀登高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传统的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大都聚焦宏阔的战争历史,在大历史的背景下讲述军旅人生、英雄传奇。入围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终评名单的话剧《兵心》是我国首部展现退役军人题材的话剧,令人耳目一新。该剧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紧扣时代,表现了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三代军人的精神传承,生动刻画出广大退役军人对党忠诚、兵心如磐的坚定信念和脱下军装还是兵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如何展现和平时期军人的风采,如何激励退役军人不改本色、不忘初心?《兵心》主演、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前进文工团团长黄晓娟认为,文艺作品应回应时代关切,聚焦现实与社会,直面矛盾,并传递给观众积极的正能量,让观众在艺术震撼中接受洗礼。黄晓娟说:“因此,就算是没有当过兵的人,也依然会在看过《兵心》之后有所感悟。”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正是英雄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参评本次文华大奖的舞剧《骑兵》就讲述了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骑兵部队从组建到屡建奇功的战斗历程。这部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打造的作品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首部骑兵题材舞剧,情感浓烈厚重,主题积极重大,全剧荡漾着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之美。

《骑兵》以蒙古族青年“朝鲁”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战士的经历为主线,舞台上通过“男儿归”“草原殇”“从军别”“战马情”“英雄泪”“骑兵魂”六幕篇幅,再现了人民解放战争中,骑兵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时代形象。

“舞剧《骑兵》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丰富的艺术魅力。”文艺评论家陈志音盛赞该剧的音乐是“非常民族、非常中国、非常艺术的新时代旋律,是具有史诗气韵的交响乐章。”

用舞蹈艺术再现父辈为新中国的解放奉献与牺牲的英雄气概,是舞剧《骑兵》总导演、编剧何燕敏多年来的心愿。她说:“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记住曾经为祖国流血牺牲的骑兵英雄。内蒙古骑兵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内心丰碑,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更不应该忘记英雄。”

无论是豫剧《大河安澜》还是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无论是话剧《兵心》还是舞剧《骑兵》,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热忱描绘了人民生活之美与新时代的恢宏气象,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上的讲话》一脉相承的精神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正用勤劳与智慧,打造精品力作,从“高原”向“高峰”奋勇迈进,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