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文化惠民 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2022-09-12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李婷婷

一场场演出、一场场电影、一次次书画展览,送进农村、送进学校、送进军营;音乐会、舞台话剧、文化论坛、各类书画摄影艺术展等文化活动,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新常态;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农家书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覆盖城乡,服务惠及全民。这是我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的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7月5日至7月31日,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以“云上艺术节”的全新形式举办。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日,艺术节关注和参与累计总人次约6100万,其中直接参与艺术节各项活动累计总人次近2800万。“能仔细看戏,又能全景看展览,还能聆听专家分析解读,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7月23日,周末休闲在家的太原市民陆晓华如是说。

山西省话剧院从7月21日开启演出,到目前已完成太原、原平、永济共计25场惠民演出活动。演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编排精巧,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将整场演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太原市民王辉在文瀛公园高兴地说:“每到周末我都过来看演出,虽然在电视上也能时常看到各种演出,但还是在现场观看更热闹、更有趣。希望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文化活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我平时在家就喜欢听戏看戏,在我们小时候能看一场戏十分难得,只要听说哪里唱大戏,我们一群年轻人,不论远近都会赶到现场去观看,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高兴得不得了,希望以后经常有这样的演出。”家住永济市的王爷爷兴奋地说。

山西省歌舞剧院的王乐,近期正在为大同市浑源县皇叔洼村民文艺宣传小分队排练舞蹈。8月24日傍晚时分,皇叔洼大舞台跟前的空地上响起悠扬的旋律,年近60岁的温玉鸾和老姐妹们练起扇子舞。“有场地、有人教,我每天都来跳上半小时。听说村里筹建舞蹈队,我第一个报了名。”温玉鸾说。

新时代让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省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舞剧《粉墨春秋》《吕梁英雄传》、话剧《右玉》、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晋剧《于成龙》等剧目获全国性大奖、入选国家级项目。我省累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19个、获资助2.18亿元,中国戏曲“梅花奖”49朵,均居全国第一方阵。“小梅花”241朵,居全国第一。围绕中国梦主题举办山西艺术节、晋剧艺术节,以艺术的形式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健全服务体系。我省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25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61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万余个,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连年超额完成“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任务,《保卫娘子关》《扫街》等荣获全国群众文化艺术领域最高奖“群星奖”。左权县、泽州县大阳镇等42个县镇先后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长治市、朔州市、晋中市、晋城市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品质大幅提升。

点亮精神灯塔,全省人民更加自信。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更多群众享受到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更多群众得以纵情于艺术。在滋养精神家园、温润心灵的同时,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着博大精深的山西文化,使三晋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获得丰厚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