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提升山西民间艺术活化利用水平

2023-01-04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徐补生
上党落子《贞观风云》。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供图

建立民间艺术基因库,构建民间艺术档案库、资源库、网站、数字博物馆、云上展览馆,打造集理论研究、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保护传承研究基地,探索“乡土山西”模式,加大非遗工坊建设力度,每年打造10个非遗旅游体验示范基地……《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近日印发,为提升山西民间艺术活化利用水平,制定了路线图,下达了任务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在民间艺术上得以充分体现,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就来自于这些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势在必行、事在人为。要想保护好、传承好民间艺术,必须做好普查、记录和研究以及培育保护传承体系等工作,切实提升活化利用水平。

山西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自信之源。种类丰富、积淀深厚、流传广泛、特征明显的山西民间艺术,既是千百年来三晋大地上民众创造并共享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绵延着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记忆,也为现代生活注入了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的艺术基因。2021年11月,我省推荐的6个县乡,左权县(左权民歌)、应县(耍孩儿)、河曲县(二人台)、长子县南漳镇(八音会)、泽州县大阳镇(古镇民俗)、新绛县(绛州鼓乐),全部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我省有民歌、戏曲、传统手工艺等优势资源,亟待加强民间艺术普查、记录和研究,同步实施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程、民间艺术数字记录工程、民间艺术保护传承研究工程。要依托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视对漆器、澄泥砚、剪纸、木版年画、砖雕、泥塑等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专项调查。大力实施鼓乐文化、戏曲文化、民歌文化、秧歌文化、八音会文化、曲艺说唱文化、琉璃烧制文化、面塑文化、剪纸文化、漆艺文化等十大民间艺术文化标识培育工程。

打造“晋”字民间艺术品牌是关键。要实施“晋”系列民间歌舞艺术品牌工程,打造黄河流域民歌展演等艺术活动品牌。实施“晋”字号民间工艺美术品牌工程,打造一批“晋”字号民间工艺美术品牌、特色劳务品牌和非遗特色公共品牌。实施“晋戏晋曲”传承发展工程,开展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要实施民间艺术传承体验设施建设工程、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工程,建设民间艺术街区、民间艺术文化产业园区、文旅消费集聚区,将山西民间艺术融入旅游发展、产业开发、网络购物中,形成规模效应。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山西传统民间艺术像一条悠久、美妙的历史文化长河,在三晋大地生生不息。各级政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统筹,压实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民间艺术、保护民间艺术、光大民间艺术的合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充分焕发山西民间文化的时代光彩,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建设文化强省上彰显更大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