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演出市场供需强势上行 复苏开局强劲

2023-04-07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淼
配图

在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后,全国演出市场快速升温,演出行业信心大增,今年一季度全国演出市场供给和需求均强势上行,实现全面复苏的良好开局。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6.89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95.42%;演出票房收入49.8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0.99%;观演人数2185.22万,较去年同比增长142.96%。

从全国区域看,华东地区演出场次数量最高,在全国总场次中占比超过30%,其次为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从省市区维度看,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演出热度最高。从艺术门类看,相声和脱口秀演出热度不减,一季度演出超过1万场,场次占比最高,演出场地多为小剧场等新型演艺空间;话剧和音乐剧演出一季度均超过6000场,是专业剧场演出中最受市场欢迎的类型;在票房收入上,演唱会、音乐节一季度售出票量超过110万张,是票房收入最高的演出类型。

随着全国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一季度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市场迅速增长,演出场次约2.73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260.6%;票房收入22.8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38.5%;观演人数1615.68万,较去年同比增长184.63%。

“开年大戏”拉动剧场恢复人气

剧场演出热度和市场恢复速度继2023年春节后持续提升,具备市场号召力的知名剧目在吸引观众重回剧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北京人艺推出开年大戏《正红旗下》以及经典剧目《茶馆》,中央芭蕾舞团推出新创芭蕾舞剧《红楼梦》,上海大剧院出品舞剧《白蛇》和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深圳歌剧舞剧院推出舞剧《咏春》,均大受市场欢迎。

一些近年市场爆款剧目,如话剧《白鹿原》《惊梦》、民族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孔雀》、音乐剧《赵氏孤儿》等亦是今年市场热点。

众多受到市场关注的剧目启动全国巡演,且场次不断增加,如话剧《俗世奇人》今年一二季度预定演出已达40余场,音乐剧《摘星辰》2022年全年演出场次为8地20场,今年全年计划演出100场。

大型演唱会密集开票

多个音乐节发布活动档期

2月16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恢复对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演唱会等大型营业性演出的社会关注度持续升高。

周杰伦海口、太原、呼和浩特等地演唱会均在2月底开票后快速售罄。虽然售罄是周杰伦演唱会门票销售的常态,但是此次粉丝的热情还是超出以往,其太原演唱会开售不到30秒,所有门票就被售空。老狼北京演唱会、成都演唱会,SNH48苏州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演唱会,薛之谦巡回演唱会衢州站等演出均在2月中下旬开票,同样开票后快速售罄;刘若英深圳演唱会开票售罄后,仅在票务网站上申请“缺货登记”的票数就高达数万张。

大型户外音乐节也于一季度呈现快速复苏态势。南京咪豆音乐节官宣演出阵容的当天,门票即售罄;草莓音乐节相继公布在11个城市的演出,已于一季度完成演出的西安站门票售罄。根据对部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票务销售趋势调研了解,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亦较去年大幅攀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购票总人数的50%,显示出该类演出项目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周边消费强大的带动能力。

涉外项目审批恢复

国际名家名团带动观演消费

3月20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恢复对涉外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沉寂3年有余的国外来华演出将重新登上国内舞台。3月27日,世界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执棒,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率先回归中国舞台,开票当日门票快速售罄。同日,法语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来华演出计划正式发布,当日即有计划外的多地多家剧院向引进方提出增加演出场次的需求。

据业内反馈,目前包括维也纳交响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等在内的多个国际名团确定了今年来华演出的时间,《大河之舞》《摇滚莫扎特》等知名项目亦计划回归中国市场;深受芭蕾观众喜爱的“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也将于今年全面恢复,众多国际知名芭蕾舞团和舞蹈家将与中国的艺术家们同台演出。预计在今年三、四季度,丰富多样的国外来华演出将有力带动更多文化演出消费。

沉浸式演出活跃度高

业态创新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沉浸式演出呈现出极高的活跃度。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四川、重庆等地沉浸式演出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形态,或为特殊场地量身打造作品,或让作品有更真实的场景表现,从“环境戏剧”而来的沉浸式,不止改变了寻常作品的创作方式,改变了观演关系,更成为一种新消费风尚和文化景观。全国多地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沉浸式演出能吸纳传统剧场演出观众之外的更多消费群体,以创造场景消费突破原本单一依靠票房的固有营收模式,这也是沉浸式演艺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演出机构创新模式、走出剧场,将已有的成熟作品改编后放入特定演艺空间进行演出,目前已经转化为给特定的演出场所量身定制演出作品,如:在北京报国寺演出的《北平1948》;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乐园等联手推出的大型原创沉浸式戏剧庄园《新世界》,融“看戏+演戏+游戏”于一体,沉浸式演出的入驻聚集了更多人气,也让场地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开发。

此前受疫情影响,2022年的很多项目延期至2023年,待执行项目和新增项目叠加,使今年演出项目显得尤为密集,各区域中心城市的多数剧场上半年档期已满,部分剧场档期甚至已经排至2025年。自今年二季度起,大型演唱会、音乐节项目也进入密集期,多地出现大型演出档期“撞车”的情况,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在演出市场全面复苏的过程中,演出机构还需进一步加强演出安全和运营规范意识,提高内容品质和服务质量,创新演艺业态和营销模式,吸引更多新的观众群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