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山西艺术节 >

锦绣太原 “艺”彩纷呈

2017-08-17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张强

山西太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对于黄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祖先们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太原迄今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的太原曾是9个独立王朝的国都或陪都,几度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三家分晋,遂成战国七雄;李渊起兵,奠定大唐盛世;五代更替,促进赵宋统一;明清重镇,为我国北方屏藩。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山川毓秀、人文荟萃,不仅孕育了温彦博、狄仁杰、郭淮等政治家、军事家,也诞生了白居易、王之焕、王昌龄、罗贯中、傅山等诗人和文学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充分发挥好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软实力。近年来,在太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全市文化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实现“两个走在前列”,深入贯彻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建设“名城太原、文化太原”。在繁荣艺术创作、培育演出市场、实施文化惠民、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市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

强化精品意识,繁荣文艺创作

近年来,太原市实施艺术精品创作计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创作活动,新创了晋剧《傅山进京》《于成龙》《烂柯山下》《续范亭》《唐宗归晋》《守护夕阳》《甄洛女》,话剧《谍杀》《红色遗言》《北魏风飏》,舞剧《千手观音》《雁丘词》,大型民歌情景诗《桃花红》,大型组歌《科学发展颂》,原创音乐剧《十年》,历史文化系列动画片《名城太原》,电视连续剧本《钟楼街往事》等不同风格、不同门类的作品70余部;移植、改编、恢复作品130余部;新创和改编歌舞、杂技、曲艺、小戏小品400余部。作品共荣获国际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79项、省级奖项85项、市级奖项60项,并有7部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突出为民意识,文化惠民形式多样

近年来,除成功举办以春节、国庆节等节庆为主的一系列主题性演出外,太原市组织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市歌舞杂技团、市话剧团、太原舞蹈团、山西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国有、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常年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全市10个县(市、区)有近200万名观众欣赏到了精彩的演出,院团还面向困难企业、驻地部队、旅游景点、重点工程等开展各类慰问演出,广受群众欢迎,社会反响很大,真正达到了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加大交流步伐,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

努力实施文化“走出去”计划,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交流项目日渐丰富。为加大太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太原各国有艺术院团组织精品剧目出国进行演出交流,交流项目也由原来单一的歌舞、戏曲、杂技表演拓展到了民间艺术、美术、书法等领域,效果良好,为扩大太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近年来,随着太原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强市、建设特色文化名城战略的深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发展。全市文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化事业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在活动规模和组织水平方面均得到了提高,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及群众文化展览、赛事蓬勃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成果丰硕。

太原市常年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连续多年举办“文化太原·幸福龙城”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太原庙会、锣鼓邀请赛、“书香太原、全民阅读”活动、非遗展演展示等文化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同时,各级各类群众性自办艺术节、文艺比赛等群众性文艺活动遍布大街小巷、城镇乡村,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群众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