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舞剧 >

来自大山深处的真情演绎——评歌舞剧《山里娃》

2017-09-2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嘉
 
 
 
(山西戏剧网特约摄影师 安志义/图)

9月20日晚观看了首届山西艺术节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参评剧目——由吕梁市民间艺术团演出的歌舞剧《山里娃》。山西戏剧网2014年就曾发过该剧的演出消息,当时就对这部戏有所关注,但一直没能看到,昨晚观看了这部剧,从艺术呈现上来看是可喜的。

吕梁市民间艺术团是我省非常优秀的一支文艺队伍,很多在电视上观看党和国家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的时候,片尾的参演院团中就经常有山西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出现,比如2016年的“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和今年七月末“在党的旗帜下”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等文艺演出就都有该团的参与,该团能够跻身重大场合文艺活动,说明了这个团的阵容力量还是十分出色的,同时也相信这个团在这些活动中也得到了队伍的锻炼,昨晚观看的《山里娃》也印证了这一点。

该剧以歌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吕梁山中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追寻艺术之梦,自立自强、改变命运的情节,是一部具有励志色彩的舞台作品。该剧“山里娃”演《山里娃》,吕梁大山里的孩子们、吕梁民间艺术团的演员们本色出演,艺术工作者演艺术工作者,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演员们饱满的精神状态、激情的歌舞表演中流露着真情,像是在以自传的形式向世人讲述着他们自己的追梦路程与寻艺诉求。观看该剧,有艺术上给人的享受、有真实上带给人的感动,同时作为我个人,也与该剧的角色、演员们有很强烈的共鸣,相信每一位青年观众、每一位青年的艺术工作者、甚至是已经中老年的人,也都会有像剧中人物和演员们一样,有着似曾相同的奋斗史。“中国梦”是大家共同的梦,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梦、奋斗路上的梦,这部戏就很好的诠释了大山中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和在艺术道路上奋斗的青少年们的梦想,也展现了他们在为实现梦想所进行着的努力奋斗的过程。

这部歌舞剧题材的选择是鲜活的、现实的、生动的,是剧团本身存在着的鲜活的载体,而展现“山里娃”艺术团的孩子们练功的情节,也极大的给予了这部戏用舞蹈自身进行本色叙事表演的空间,对舞台呈现的表演手段、呈现内容都有近在咫尺的丰富。中宣部刘奇葆部长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曾强调,舞蹈要跳出“三个舞步”,即要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深情的人民舞步、昂扬的时代舞步。我认为该剧是体现出了对“三个舞步”的追求的。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美的、最感人的东西,该剧有浓郁的民族舞蹈色彩,其中利用了临县秧歌的舞蹈元素,更有用“鼓”来贯穿情节、辅以舞蹈、烘托气氛,让全剧的舞蹈具有亮点,具有民族地域性。该剧舞出了山里娃、舞出了艺术团演员们生活点滴,比如练功、读课本的舞蹈,脸盆的运用,都很好的捕捉了生活细节,细腻的舞出了他们的生活形象,是饱满深情的,具有人民性。该剧展现了山里娃们进城后的追梦之路,是有强烈的现实时代意义的,具有时代性。因此,我在这部剧里看到了“三个舞步”的影子,由此这样的选材、这样的呈现、这样的追求,有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体现在里边,是值得点赞的。

我认为,这部歌舞剧的演唱呈现的不如舞蹈精彩,主要是歌唱方面大多都是以伴唱的形式出现的,唱不是很多,演唱者出来唱的时候没有表演,而舞者也没有演唱而是另外专门的演唱演员,边舞边唱的呈现较少,伴唱多、抒情的唱多,而对唱少、叙事的唱少,演唱的风格民歌和通俗都有,之间或许也希望能够统一,这些建议希望根据演员实际情况着力、尽量解决与完善。

我们这部歌舞剧,“歌、舞”与“剧”的关系有待协调,既然是歌舞剧,就是剧,是讲戏剧、戏剧性的,我认为该剧用歌与舞的艺术张力来表现更具深层次内容的呈现没有看到,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歌唱所带来的表达效果等方面还有待更具有震撼力、更具有形象意义的彰显。当前的舞台呈现还停留在一个以歌舞的形式来交待情节的层面,从舞台呈现讲的话略有点形式大于内容,当然这也于文本情节有关系,但演员卖力、激情甚至亢奋的精彩表演所带给观众的艺术震撼,与情节文本所带给观众的观赏效果是不一样的。该剧每一个场景情节的交待也停留在一个较为平淡、简单的层面,章节化片断化明显,戏剧性矛盾的展现与冲突的爆发从情节看要弱一些,该剧情节所应有的励志效果没能有一个很好的支撑。该剧展现的山里娃有总有细,有群体的,有个人的,但希望能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爆发点,能够有一个给人以更加强烈震撼效果的地方。

歌舞剧的创作我省不多,《山里娃》当数我们山西难得的、上乘的一部歌舞剧佳作。以上提的一些建议与意见是以更高标准来看的,寄希望该剧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层次。如果能够加以完善,相信我们这部剧定会更上一个、或者几个台阶,因此供以参考,希望该剧能够不断演出、不断提高,越演越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