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舞剧 >

吕梁山里娃的梦成真了

2019-09-06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杨渊 郭志清
 
舞剧《吕梁英雄传》剧照 刘海栋 摄

“有过哆嗦,没有退缩。风吹雨打,我还站着。低头流泪,抬头唱歌。我的好日子,我正在奋斗着……”

“小时候,我们在村里的一个旧戏台上课,下课后,我常常盯着那个破旧的戏台发呆,想象自己能在上面唱戏、跳舞。”山西吕梁市民间艺术团演员李媛媛回忆。

8月19日,由山西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创排的舞剧《吕梁英雄传》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我们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大山的!”提及获奖,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团长、临县道情研究中心主任渠全明激动不已。

40名山里娃开启艺术梦

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临县道情剧团,主要演出临县道情。几十年间,由于经济效益差,曾一度划归药材公司管理,演员能演则演,不能演就种药材,剧团一度趋于瘫痪状态,几近解散。

1994年,面对困境,渠全明主动请缨担任团长。1997年,剧团经批准加挂“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牌子,渠全明决心将剧团打造成一个集歌舞、道情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团体,拓宽演出市场。

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吕梁山的皱褶里藏着众多靠天吃饭的贫困山村。为了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渠全明到最贫困的山村挨家挨户寻找,挑选了40名有艺术天分的山里娃招进剧团免费培训。“这样既能为剧团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又能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一个上学、就业的机会。”他说。

“我娘不懂艺术,她让我进剧团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让我在山外边找一个婆家,日子过得好一些。”演员孙彩云说。

“当时,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10岁。有人是真的喜欢唱歌跳舞,有人想出去看看山外边的世界,也有人是家里实在太穷,听见团里管吃管住,演出了还能赚钱养家糊口才去的。”演员张海玉坦言,起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这样,40名山里娃从山里来到县城,住进十几人一间的大通铺,正式开启学艺生涯。

歌舞剧《山里娃》剧照 安志义摄

学艺时他们眼里带着光

“山里孩子厚道、朴实、执着,一个动作练几个小时没有一点怨言,即便是摔倒、受伤也不放弃,同伴之间相互鼓励,感情很深。”山西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王秀芳回忆,这群孩子内向而胆小,平时在她面前一句话都不说,但学习唱歌、跳舞时却极其认真,眼睛里带着光。朝夕相处几个月后,当王秀芳坐车离开剧团时,以往羞于表达感情的孩子追着汽车拼命地跑,让她感动不已。

这些孩子第一次到吕梁市里演出时,两个小男孩进到卫生间看到抽水马桶,直说“这么好的脸盆啊”。舞蹈编导穆青说,看到那一幕,他瞬间流下了眼泪。王秀芳说:“吃自助餐时,有个孩子只敢埋头夹土豆丝,我让她多吃点虾,她却怯生生地说:‘我怕它咬住我的嘴。’”

这些经历让渠全明意识到,不能让剧团一直困在小县城里,要让孩子们出去开开眼界、增长见闻,才能拥有更高的艺术成就。2001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剧团远赴他乡,移师省城太原,为剧团今后的持续发展打根基。

在举目无亲的城市扎根并不容易。正月初二,搭载着剧团200人的4辆大巴刚风尘仆仆驶进太原,就被“请”进了派出所。民警看到满车都是面庞青涩、眼神充满好奇的孩子,误认为剧团是贩卖人口的。

最初几年,由于没有固定住所,剧团搬了7次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房东用沙子堵过大门,住过废弃的养猪场办公楼,一度只能吃水煮菜、白面条。“养猪场办公楼的天花板漏雨,每次下雨,我们就把脸盆接到漏水的地方,继续练功、学习。苦过累过,但却从来也没想过放弃,我爱舞蹈,走上大舞台演出是我唯一的信念。”演员张儿儿说。

我的好日子,我正在奋斗着

为了培养业务全能、综合素养高的演员,渠全明对团里的孩子提出必须掌握“一手字、一支舞、一幅画、一首歌、一句话(普通话)”的要求,让他们在学习戏曲、舞蹈等基本功的同时紧抓文化课,并每年进行业务考核。天长日久积累下来,戏曲、唱歌、舞蹈、乐器……每个孩子至少掌握了2至3个专业。如今,那个“怕虾咬嘴”的孩子马晓艳作为山西省优秀中青年编剧、导演人才,赴上海戏剧学院进修。

剧团坚持戏曲、歌舞齐头并进,让艺术生产逐渐步入正轨。他们立足吕梁、贴近生活、坚持原创,排演了临县道情剧《保姆》《碛口古镇》、舞蹈《枣儿红红》《好日子》等百余个节目,创排歌舞剧《山里娃》、舞剧《吕梁英雄传》《打金枝》、道情现代戏《吕梁护工》等大型剧目,在全国演出近2000场。其间,吕梁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剧团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演出活动近百场,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演员王开说,他的爹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吹鼓手,他们做梦都没想到,儿子能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演出。

经过多年努力,包括剧场、大中小排练厅、办公区、录音棚、展览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学等场所和设施在内,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基地在太原落成。2017年,剧团终于搬进了自己投资建成的办公大楼。目前,剧团演职员和学员有200余人,下设的“山里娃”免费艺术培训中心自1998年创办免费培训班以来,已向本团、社会培养输送优秀艺术人才1000余名。剧团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有过哆嗦,没有退缩。风吹雨打,我还站着。低头流泪,抬头唱歌。我的好日子,我正在奋斗着!”演员马宏勤说,这是他们的团歌,也是他们对生活、对艺术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