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演唱会/音乐会/晚会 >

云胜锣鼓

2022-11-17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无

云胜锣鼓,也称“云冈大锣鼓”,还称“晋北大锣鼓”,主要流传于晋北地区,其中以原平市永兴村最为著名。在云冈石窟的第16窟中,就刻有手持小镲的锣鼓乐队,这说明小镲在北魏时期就已流行于民间。当时,晋北高原战事频繁,该乐种常用于欢迎将士凯旋;战争结束后主要用于民俗节日演奏。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武力扩大疆土,攻打林胡、楼烦时,每次出征之前,均要击奏锣鼓以振人心;战场拼杀之时,也要击奏锣鼓以励士气;得胜还朝之后,还要击奏锣鼓以示庆功。后来,在两汉征匈奴、北魏伐柔然、隋唐击突厥、北宋抗辽金、明朝战蒙古等历代战争中,也都沿用云胜锣鼓。

不同于晋南锣鼓和太原锣鼓,云胜锣鼓演奏起来有人物、情节和故事内容,在山西锣鼓中自成流派。

云胜锣鼓的演奏队伍可大可小,小者十多人,大者百人左右。乐器为大鼓一面或三面,锣四面、铙四副、钹四副。演奏之中,演奏者时常变化步法,队伍时而似龙,时而如虎,不仅声音震撼、好听,而且变幻多样,甚为壮观。

锣鼓曲谱有“点将出征”“拼杀四门”“得胜还朝”“万民欢庆”和“过街秧歌”等,演奏人员身穿彩衣,手击锣鼓,通过“抢摘金瓜”“金龙戏水”“风摆细浪”“夜静摇铃”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二龙出水”“八字扇面”“一字长蛇”“丹凤朝阳”等队形变换,充分体现出云胜锣鼓的四大艺术特点:急如狂涛骇浪,缓若涓水长流,重似霹雷闪电,轻比夜阑摇铃。

演奏中鼓点与锣声震天动地,音色醇厚,使人感到鼓曲刚柔相济、节奏欢快、轻重有秩、层次分明,锣鼓声急时宛如惊涛骇浪冲袭,缓时犹如汩汩溪泉细流,给人以赏心悦目之艺术享受,充分反映了塞上高原人民热情豪爽、雄浑剽悍、勤劳勇敢、奋发图强之乡土特色。

云胜锣鼓曲目丰富,现存133首,拥有37种独特指挥法。云胜锣鼓的经典曲目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八仙过海》《猛虎下山》等。

云胜锣鼓与我国其他锣鼓的演奏法的不同是:一到“三品二档”以上的曲目,演奏员就不用鼓棒,只用手指击鼓。各种乐器皆有“鸳鸯”打法(即男女合击一器的奏法)的绝活。据老艺人们说:“晋北大锣鼓的乐器性能是以鼓为君,象征骨骼;小镲为皇后,小锣是舌头,二者紧密配合,起筋脉血液的作用;大镲是皮肉,套锣是点缀,起辅助作用;木鱼象征眉目;再加上持鞭指挥是灵魂,就是一个完整的人。”

云胜锣鼓以其别具一格、亮丽多变的表演形式,不仅生动有趣地表现了晋北地区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折射出诸多的历史风貌。

2011,云胜锣鼓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