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音乐剧 >

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剧《火花》:革命青春的诗意表达

2018-08-16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罗群

8月11日,作为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的参演剧目之一,由山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演出的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剧《火花》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剧院亮相。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王祖皆用“理想崇高、青春美丽”来形容这部剧:“《火花》表现了早期共产党人高君宇追求平等的理想信念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也生动刻画了高君宇与女作家石评梅之间纯洁的爱情,全剧充满正能量和诗意、青春的气息。”

《火花》给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慕羽表示,该剧以高君宇的灵魂为全剧故事的讲述者,时而回归作为学生的高君宇,时而回归作为儿子的高君宇,转换自如,所有人物的塑造都很立体,没有将人物脸谱化;作品通过对高君宇与石评梅等人物间关系的描写,把革命、理想、青春、爱情等不同主题和对于生命、死亡的认识与思考有机串联起来。《北京青年报》资深记者伦兵认为,这种自传体的叙事方式巧妙解决了人物不同生命片段的衔接问题,体现出编剧的智慧;《火花》的舞美设计干净简洁,没有过多具象化的布景,给演员留出表达主题思想、塑造人物的充足空间,这种“留白”强化了作品的诗意特征。

音乐是音乐剧的关键。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莫凡认为,《火花》的音乐顺畅、紧凑,突出“说”的歌唱感和“唱”的诉说感,从而让说与唱无缝融合,音乐、唱腔的切入明快、不啰唆,这种手法、节奏比较容易受到青年人喜爱;作品的重唱部分写得很有艺术效果,女声二重唱、高君宇父子的重唱等表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与心境,红叶、戒指、梅花等意象的运用与音乐相配合,充满诗意。“在此基础上,我建议作曲手段还可以再丰富、灵活一点,目前某些旋律受到和声的影响,进行得不够自然。”莫凡说。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导演陈蔚肯定了《火花》的总体艺术水准。陈蔚认为,该剧革命线与情感线有机结合,舞台事件的展开和人物关系的变化处理得非常到位,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等勾连得紧密、巧妙,使全剧拥有丰富的信息量和厚重的历史感。同时,陈蔚也指出,剧中一些旋律还不太自然,原因是作曲家没有妥善处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有一些和声是中国语言的四声很难贴近的,中国音乐剧的音乐一定要考虑中国语言的特点,并与之完美结合,我认为这是中国音乐剧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陈蔚说,“下一步,是否能考虑将作品与山西的地域特色进一步结合,增强其在艺术上的独特性。”

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主任刘红梅说:“作为一部已经演了100多场的音乐剧,演员仍能保持这样的热情、活力,在一个并不熟悉的剧场环境中带来如此完整、精彩的表演,很不容易。”她同时指出,这部剧的舞蹈编排还可以进一步丰富,使之更加符合人物特征和戏剧情境。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会长王道诚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从风格上看,《火花》的舞蹈不应该是美国百老汇或英国伦敦西区的舞蹈,而应该是有着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舞蹈要与全剧的内容、风格相吻合,并推动故事发展、协助塑造人物。”

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认为,《火花》的演员有的是美声唱法,有的是通俗唱法,但他们的演唱、表演符合剧情和人物的需要,融合得很舒服,也有利于抓住年轻观众。“但是,演唱不能忽视歌词,我建议演员在歌词字、意、情的表达上再下一点功夫,首先把内容唱清楚,进而唱出感情。此外,高君宇后半场戏的台词还可以更加诗意化——这样既符合其革命者的情怀,又有利于营造全剧的诗意氛围。”乔佩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