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2025-05-20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静水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清】李渔《闲情偶寄》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语,强调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出自清代文艺理论家李渔的《闲情偶寄》,大意是说,要想写出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章,必须首先具有能够流传于世的思想,这样作品才能立意高远,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此语深刻阐明了文艺家修身、为艺之间的紧密关联。
思想道德修养是文艺工作者的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他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2024年10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
德和艺是自古至今文艺家的共同追求。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点中国古代文豪韩愈的名。
第一次是“暗点”,他说:“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语出韩愈的诗《病中赠张十八》。有着龙形花纹的百斛大鼎被认为是极重的东西,能够将其举起,足见作家笔力之雄健。这两句诗既是韩愈对同时代诗人张籍作品的评价和期许,也阐述了韩愈自己所中意的文学风格——内容厚重、气势不凡。事实上,韩愈不仅具有深厚的儒学修养,更有着高远的政治理想,他密切关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能够坚守政治理想与道德,从而为其文学创作赋予厚重的内涵与独特的气势。
第二次是“明点”,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引用苏轼之语,直接点了韩愈的名。他说:“苏东坡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讲的是从司马迁之后到韩愈,算起来文章衰弱了八代。韩愈的文章起来了,凭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载道。”
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是文艺工作者攀登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提出,“努力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让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在具体实践中,文艺工作者当始终坚持修身立艺,将个人精神品格、公众形象与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紧密相连,在文化传承与精神塑造中勇担时代使命,于传统继承与艺术革新中开拓创作新境。在此过程中,文艺工作者当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咐:“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