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保护方言文化,促进地方戏曲发展

2024-03-13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沈铁梅

方言不仅是语言的一种体现,更是一地文化和历史的积淀。方言的多样性成就了不同地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如川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正是在方言这一文化基底上所形成的传统文化瑰宝。当前,随着普通话推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方言的传承面临严重危机,地方戏曲作为方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观众群体逐渐萎缩,年轻人对其兴趣不高。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戏曲的传承,也使得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威胁。因此保护方言文化,促进地方戏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最突出的特征,一个地方的戏曲、曲艺、歌谣等文艺形式都是以方言作为工具才得以表达。以地方戏曲为例,方言是地方戏曲表演的语言基础,各地区的方言都有其独特的音韵、词汇和语法规则,为地方戏曲表演提供独特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同时,方言作为地方人民的日常语言,良好掌握方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演绎各种戏曲剧本,准确地传达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的艺术感受。保护方言不仅有助于继承传统的表演技巧和形式,也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戏曲人才,推动地方戏曲的创新发展。

当前,国家实行推广普通话政策,各地区相应出台地方规定来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传播空间缩小,生存领域萎缩,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尤其当前“00后”“10后”这一代,他们在学校日常学习和家长营造的语言环境影响下养成了只会说普通话的习惯,长大后也听不懂方言,这种现状一直在持续而且比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城市化发展造成人口大范围流动,很多城市出现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融合。为避免沟通障碍,普通话成为了首选交流工具。进入新城市的外地人和外地求学的学生,都会放弃使用自己的方言,求同现象让他们在交际时优先选择使用普通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音”作为我们与故乡联系的情感纽带,承载着无数人的文化记忆,保护方言文化亟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