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心灵的仪式 情感的升华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王晔 摄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舞美设计几点体会 在建党95周年之际,我有幸承担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舞美设计的光荣任务,从...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

配图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都是传统的。如果我们把现代文化理解为是适合于现代工业化与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基础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那...

晋剧经典的当代审美价值——由《算粮登殿》说开去

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完的粮形象的形容了在晋剧传统剧目中《打金枝》与《算粮登殿》这两出戏的重要地位。那么金枝何以打不完,粮何以算不完呢?之所以金枝打不完、粮算不完的说法,主要...

以“一棵菜”精神,让戏曲界生发更多“张火丁现象”

京剧《白蛇传》剧照,张火丁饰白素贞、叶少兰饰许仙、徐畅饰小青 李峰 摄 这几年,无论评论家还是媒体、圈内还是圈外如何热捧,张火丁始终鲜见于各种热闹的场合,即使在关于自己艺术...

专家评戏,真情与真知不可或缺

配图 笔者参加过不少舞台作品研讨会,一些会议拉拉杂杂3个多小时,除去客套话、空话,竟难以提炼出什么真知灼见。一些专家的评论听似新奇,却是用术语或非常规词汇包装起来的精致的废...

中国戏曲,不能在翻译中自我迷失

配图 中 国戏曲走出国门,首先就会遇上外语翻译的问题。20世纪是西方人的世纪,戏曲一词翻译成英文就成了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京剧被译成Beijing opera,依此类推,各地方戏如豫剧被译...

一场缺斤少两的结义——观新编历史京剧《桃园三结义》

京剧《桃园三结义》剧照。长城网 王潇 摄 6月23日晚,长安大戏院上演了一出华北某戏曲大省晋京演出的开幕大戏新编历史京剧《桃园三结义》。这部戏讲的是张飞事母至孝,张母不准张飞结...

文化走出去亟须因地制宜——来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

外国人对长城等中国人文资源的认知度最高,对和谐这一哲学概念认知度也很高,而对昆曲等中国艺术形态的认知度偏低,对老子等中国古今人物的认知度最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

文化工作别瞎赶时髦

配图 与文无关 近来,一些地方文化部门在部署工作时,不忘加入一些时髦表述,出现频率较高的莫过于新常态文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面看,这些表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但有些地方...

梅兰芳的戏曲理论自觉

梅兰芳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假如说理论二字是指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那么梅兰芳并不算是一位伟大的艺术理论家,因为他并不经常直接从事对艺...

戏曲繁荣呼唤献身精神

电视剧《丑角爸爸》剧照 戏曲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伴随着新时期我国艺术生产与消费生态的急剧变化,伴随着观众观赏兴趣多样化选择的发展...

中国戏曲面向市场的基因不能丢

配图 原标题:中国戏曲的市场基因 法国社会学家法布瓦特提出集体记忆理论,他认为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播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关联意义。中国戏剧戏曲作为人类的集体记忆载体有着非常...

  • 首页
  • 上一页
  • 422
  • 423
  • 424
  • 425
  • 426
  • 下一页
  • 末页
  • 50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