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用优秀文艺作品让生命诗意栖居

人的生命需要美是美,让生命焕发光彩;是美,让生命富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没有美的滋养的人生必然是单调的、干涸的人生。文艺作品是对社...

新大众文艺评价体系应防止“数据异化”

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新大众文艺正重塑当代文化生态。这场由大众主导的文艺发展进步之旅,不仅消弭了创作门槛,更改变了传统评价体系。当亿万普通人化身为创作者与...

文化惠民重在心怀乡亲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强乡土文化能人扶持,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长期...

多维度推动戏曲“两创”

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品类繁盛,承载着中华民族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记忆与璀璨文化,如今依然活跃在广袤的乡间田野与现代化的都市剧场舞台,充实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戏曲创造...

“谁的徒弟”重要吗?

日前,笔者到一家院团探访,负责人介绍某位演员时说:这是某某艺术家的徒弟。问起这位徒弟有何代表性作品时,答曰还没有他师傅厉害。 又有一日,在另一家院团拿到某位青年演员的书面...

剧本,文学跨界的重要接口

线下,剧场外的等候队伍排起长龙,演出一票难求;线上,年轻观众自发剪辑二创视频,陈丽君扮演的贾宝玉片段刷屏各大媒体平台,得到广泛传播自1月19日首演以来,越剧《我的大观园》持...

悠悠三百年 戏曲舞台上的“白蛇传说”

国家大剧院出品制作,国家大剧院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排演的京剧《白蛇传》。资料图片 婺剧《白蛇传》剧照。浙江省婺剧团供图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中,白娘子许仙的爱情故事流传广...

“非科班”导演带来的启示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短短五年时间,饺子就凭两部作品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导演。这位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前广告公司职员,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动画...

从古戏台到5.5G舞台—— ​改变,不止所见

不夸张地说,科技正在再造舞台艺术的创作逻辑与流程。可以想见,在原创创意之外,一定的技术素养以及整合资源、组织生产的能力,将日渐成为舞台艺术创作者的必备素质。作为科技应用...

文艺评论,请直言

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有甄别好苹果和坏苹果的能力,要把好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 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有直言的胆略,要有敏锐的鉴别能力和敢于批...

主题创作的五要素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时代主题是伴随着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心工作而形成的创作方向和出版任务。主题创作一般是指围绕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聚焦...

“安万热”的冷思考

正月是民营剧团演出的黄金时期,安万秦腔剧团的演出如火如荼。在甘肃白银的演出中,每天两场,场场爆满,观众热情高涨,安万还带领戏迷齐唱经典曲目《潼关》,现场气氛热烈。此外,...

  • 首页
  • 上一页
  • 7
  • 8
  • 9
  • 10
  • 11
  • 下一页
  • 末页
  • 507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