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不能表述为“非遗文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的正式中文简称为非遗。这一简称已被广泛接受并写入法律、政策文件和学...

新大众文艺的人民性

电视剧《庆余年》,根据猫腻网络小说改编 电视剧《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根据阿耐网络小说改编 微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从新大众文艺的发生逻辑以及目前的实践形态看,没有人民...

戏曲舞台终归要搭到群众身边

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戏曲才能充满活力。戏曲的振兴,关键在于出人才、出精品,在于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于加强自主创新意识、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2月23日,《中共...

做艺术,一定要有做艺术的样子

对话人: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郝 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任姗姗 尚 丹(人民日报记者) 访谈现场,两位嘉宾与智能机器人助手互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供图 从横空出世的《...

克服现实题材主题创作的“三化问题”

党的十八大确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更...

文艺的筋骨、道德与温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精神命脉,文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二者融合是艺术性与思想性、价值引领与审美表达的有机统一,其结晶是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每人每年一本戏”,让戏曲美育落到实处

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原则上以组织戏曲艺术表演团...

让新大众文艺视野下的沉浸式戏剧迸发更大价值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对于传统生活、工作模式的迭代更新,众多文艺样式也在全新形式的推动下体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和多领域的交融,逐步演变成适应新时代大众需求的新大...

怎样炼成让人“眼前一亮”的舞台艺术精品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

年轻人“追戏”令人欣喜

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中,各地各类非遗活动精彩纷呈。其中,戏曲节目、戏曲表演更是频频出圈。从春晚节目《借伞》串联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个剧种,再现经典引发全民热议,到各地各...

让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

《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市场与口碑双重神话;宇树机器人扭着赛博秧歌登上春晚舞台;外国游客中国游邂逅首个非遗版中国春节;中国灯会亮相国外,吸引世界目光;...

让人工智能赋能戏曲传承发展

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戏曲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挑战。 目前的现状和问题,一是资源保护不足,大量珍贵的戏曲...

  • 首页
  • 上一页
  • 5
  • 6
  • 7
  • 8
  • 9
  • 下一页
  • 末页
  • 507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