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西戏剧网 > 文艺评论 >
  

舞台创演不能“唯大制作论”

舞台艺术作品演出时间的长与短,其实是一个辩证的话题。俄罗斯话剧《静静的顿河》八小时演出成就了史诗气象。图为该剧剧照。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删改提高版让现场观众热...[详细]

戏曲印象———观蒲剧《赵氏孤儿》有感

谈及戏曲,最初我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只记得我的姥姥喜欢晋剧,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姥姥时常会让我给他找一些名家唱段,但那咿咿呀呀听不懂的唱腔和夸张的妆容让我实在喜欢不起来,...

初见蒲剧——观蒲剧现代戏《刘胡兰》

饶二保 陈继华 摄 山西的戏曲源远流长,品类繁多。我出生在雁北,长在雁北。雁北地区所演的戏大多以北路梆子为主,偶尔闲时,我也会去剧场看上一两场。 《刘胡兰》是我接触的第一场蒲...

一出唯新唯美、充满诗意的好戏——新编历史晋剧《甄洛女

配图 安志义/摄 在草长莺飞、春和景明的三月天,观赏了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演出的新编历史晋剧《甄洛女》,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深感山西又出了一台好戏。这台戏好...

戏曲走出去 需要中国戏曲人的不懈努力

配图宋立东摄 1.为戏曲翻译正名 中国戏曲走出国门,首先就会遇上戏曲一词外语翻译的问题。20世纪是西方人的世纪,戏曲一词翻译成英文就成了Chinese(traditional)opera,京剧被译成Beijingo...

戏曲:自信地面对多元世界的审视

第七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上,中国京剧院演出《锁麟囊》。吴 钢 摄影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杰出代表,这已经是世所共知的事实。特别是昆曲、粤剧、藏戏、京剧、...

丢了武戏,京剧是不健全的

配图 在过去的京剧表演舞台上,京剧武戏曾占据辉煌的半壁江山,杨小楼、盖叫天等一大批京剧武生艺术家与梅兰芳、程砚秋等齐名。近年来,武戏的萎靡不得不让业界开始对武戏的传承以及...

丁派艺术的传承经验

丁果仙为弟子传艺 丁果仙与弟子合影 丁果仙(1909-1972)是山西晋剧史上第一位须生女伶。 她幼年学艺刻苦,少年时便扬名中路,中年之后技艺更加精湛,塑造了一大批帝王将相和苍公院头的...

以文化自觉促进艺术自觉

黄卓绘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这三个阶段代表着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过程,文化自觉应是这一过程的基础。而艺术作为文化的精华,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如何...

礼失求诸野——当前草根阶层戏曲文化的田野考察

通过我们的考察不难看出,如此低成本低消费低物质损耗的戏曲穷玩 ,竟然也能给草根一族们带来莫大的幸福感。现代都市人由于对艺术市场的过度依赖,花费更多金钱却未必能够买来更多的...

论赵树理的戏剧艺术成就

赵树理是著名的文学艺术大家,在他正式走上文艺道路到被剥夺了创作权的三十余年间,不仅发表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脍炙人口的短、中、长篇小说,写出了《...

赞直呼其名的批评

最近我连续参加了几次剧协召开的评论话剧演出的座谈会,又参加了首都电影界举办的表演艺术讨论会,许多人发表的真知灼见使我感到,实事求是的传统正在恢复,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正...

戏曲现代戏,发展正当时

配图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好戏连台、记忆犹新,全国优秀剧目进京展演近日也已落下了帷幕。这些节目中,给我印象更深的还是戏曲剧目,特别是戏曲现代戏。 这些剧目是从全国基数最大、覆...

  • 首页
  • 上一页
  • 387
  • 388
  • 389
  • 390
  • 391
  • 下一页
  • 末页
  • 5096103